創作內容

1 GP

摩尼教在東方(下) 作:青嵐院親雲上紫姫

作者:玄都之王│2019-02-11 03:40:04│巴幣:2│人氣:284
原載於知乎:摩尼教在东方(下)


  前文說到,摩尼教在中國的傳教並不順利。摩尼教在翻譯用語上借鑒佛教詞彙,引起了佛教徒的一致攻擊,因而摩尼教轉而同道教聯合共同對抗佛教。與景教相比,摩尼教的佛教色彩更為深入,直接將摩尼稱作「摩尼光佛」,又將摩尼教中的神統稱為佛——當然摩尼教中的神更接近基督教中的神的概念,而與佛教中佛陀覺悟者的形像相去甚遠。

  從目前留存的三份唐代摩尼教文獻中,我們可以發現摩尼教將神翻譯成「佛」的意圖:《儀略》是一份簡要概括教義的文書;《殘經》義理幽玄,對教義講述極深刻,是供教徒內部使用的經文;《下部贊》則是淨信聽者使用的讚美詩。——在這三份文獻中,《儀略》集中描述摩尼光佛;《殘經》幾乎完全沒有出現「佛」字;《下部贊》中佛字大量出現,顯然是為了迎合普通信徒的心理而做出的修改,採用佛字可以使其潛意識中產生摩尼教是佛教一支的思想,使其更容易接受。另一方面,翻譯者也考慮到了摩尼教確實並非佛教,不可全盤使之佛化,因而大量採用「聖」字作為摩尼教的專屬用詞,使其經典文風似佛而非佛。

  雖然摩尼教採用佛化的方式減小了傳播阻力,但在佛教內部人士看來,摩尼教是標準的「附佛外道」。事實上,摩尼教不僅附佛,而且還附道、附祆、附景、附基督……只要是當時流行的影響力較大的宗教,沒有一個是摩尼教不附著的。正是這種高度的適應性,為摩尼教之後的消亡埋下了伏筆。

「延載元年,敕天下僧尼舊隸司賓(即鴻臚寺),今改隸祠部(以佛教有護國救人福解厄之)。波斯國人拂多誕(西海大秦國人)持二宗經偽教來朝。」
——釋志磐《佛祖統紀》

「至武則天時,慕阇高弟密烏沒斯拂多誕復入見。群僧妒譖,互相擊難,則天悅其說,留使課經。」
——何喬遠《閩書》

  這兩份史料互相印證,可以看出佛教與摩尼教衝突之景象。在目前留存的關於摩尼教的記載中,凡是出自於佛教徒之手的記述,無不把摩尼教看做異端邪說,《僧史略》、《佛祖統紀》、《釋門正統》等佛教典籍更是將本為佛教異端的毋乙造反直指為摩尼教。在摩尼教已經消亡的宋代尚且如此,摩尼教勢力興盛的唐代就更容易想像摩尼教和佛教的衝突是何等激烈了。開元十九年拂多誕組織人員翻譯摩尼教經典,撰寫《儀略》上呈玄宗,企圖在中國取得合法傳教地位;次年在與佛教的論爭中不幸失敗,摩尼教被下令禁斷。「開元二十年七月敕:摩尼本是邪見,妄稱佛教,誑惑黎元,宜嚴加禁斷。以其西胡等既是鄉法,當身自行,不須科罪者。」顯然,《儀略》一文中數次引用佛經佐證摩尼教的合理性,反倒成為了摩尼教妄稱佛教、欺詐百姓的罪名。《佛祖統紀》評價道:「述曰:佛言九十六種外道,佛道為正。是知餘皆邪法無足議者。末尼既是邪見,朝廷便須禁止。今乃縱其自行,不加科罰,曾不思此立有染其習者,邪以傳邪,適足為佛法之混濫。嘻!不知當時君臣。何其不能區別耶?」

  雖然開元年間已經下令禁斷摩尼教,但這一行為並不徹底。禁斷只針對唐人而不針對胡人,為摩尼教的進一步傳播打下了基礎。從大歷三年至會昌二年,唐朝放開對摩尼教的禁令,允許其在江淮地區建寺傳教,發展信徒。但這並不能說明唐朝方面對摩尼教的態度有所轉變,此時的摩尼教傳播完全是借助了回鶻的政治力量對唐朝形成壓迫,而導致唐朝不得不放開禁令。會昌年間,回鶻為黠戛斯所滅,唐朝頓時趁滅佛之時將摩尼教也一網打盡,對於景祆二教則是驅逐了事,從此摩尼教開始轉入地下活動。可以看出,摩尼教的本質並非邪教,其在唐朝傳播百年之久,從未有人以摩尼教之名作亂。而一旦轉為地下宗教,則其思想立時融入民間秘密教門之中,教義被大加篡改,二宗三際與彌勒下生融合為三陽劫變,成為後世眾多邪教的指導思想之一。

  之前的文章中說到,摩尼教自會昌後一蹶不振,再不復以往盛況。毋乙之亂或許有摩尼教思想混入,但主要以佛教為主;方腊思想則是完全的混雜體,其中的摩尼教成分十分有限。但不可否認的是無論是毋乙,還是方腊,還是白蓮教以及之後的一系列民間宗教,其思想都有一定的摩尼教色彩,這就是流入民間的摩尼教所造成的影響。雖然摩尼教已經喪失了其合法地位,但佛教對其的攻擊一直沒有停止。佛教徒不遺餘力地在其所作的各種文章中抹黑摩尼教,將晚唐以來歷次邪教動亂都栽在摩尼教的頭上,甚至將摩尼教的「摩」字改為「魔」字,稱呼其為魔教,試圖給普通信徒留下一個摩尼教就是邪教的印象。「如此魔教,愚民皆樂為之。其徒以不殺、不飲、不葷辛為至嚴。沙門有為行弗謹反遭其譏。」「蓋影傍佛教,所謂相似道也。或有比丘為飢凍故,往往隨之效利。有識者尚遠離之! 此法誘人,直到地獄。慎之哉!」

  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分析出兩個信息:第一,摩尼教持戒極其嚴謹;第二,摩尼教靠著不亞於佛教的思想體系、嚴格的戒律和與佛教相似的文風,吸引了不少和尚改宗摩尼教。摩尼教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都以極其嚴格的戒律所著稱。前文中舉例摩尼教傳教士朱莉亞和基督教加沙主教波菲裡辯論時,基督教方面曾經記述了這樣一個細節:他們注意到摩尼教教徒顯得面色蒼白,身體瘦弱,這是受到嚴格齋戒的影響。對於普通信徒——淨信聽者同樣如此,摩尼教為他們制定了七印十誡,如不殺生、不吃葷、不飲酒、控制性行為等等。甚至與主流宗教鼓勵生育的態度不同,摩尼教不支持信徒生育過多子女。對於修道士則要求他們發三願,維持絕對獨身和勉強為生的神聖貧窮——這一切都是為了保證絕對純淨,避免自身的行為污染萬物中存在的光明,以促進光明力量回歸明界。對於虔誠的修士而言,這些嚴格的戒律顯然有助於他們更為專心地參悟教義,但對於普通信徒,戒律則成為了他們歸信摩尼教的阻礙,使得摩尼教的傳播和延續更為困難。當然,對於民間秘密宗教而言,宣稱不吃肉並不是什麼大事,因為他們根本吃不上肉——這也就是宋代「食菜事魔」的根源。

  唐朝摩尼教就與道教聯手共同對抗佛教,宋代之後這種趨勢則越來越深入。《老子化胡經》、《二宗三際經》、《明使摩尼經》等被編入道藏,摩尼教寺院崇壽宮被改為道教寺院,時人視之為道教一支,霞浦文書中也具有明顯的道教成分。——前文中釋贊寧數次批駁時人不能分邪正,倡導宗教自由政策而不大力支持佛教,嚴加禁斷摩尼教,似有指桑罵槐,諷刺宋朝依然支持摩尼教之嫌。然而,不得不說摩尼教這一次抱住道教抱得太狠……一方面摩尼教與波斯、中亞教會失去聯繫,使得信仰成為無源之水,最終不敵道教思想反而為之吞噬;另一方面,在元代道教在與佛教的鬥爭中失利,宋代道藏被毀滅殆盡,道教由盛轉衰,本來被編入道藏的摩尼教經典也一並散逸。

  霞浦文書的發現佐證了宋代以後摩尼教繼續依靠道教的說法。一方面,明教仍然稱自己的神靈為佛,這顯然是延續了唐代摩尼教依附佛教的行為;另一方面,霞浦文書中除了「佛」這一名詞之外,其他的佛教成分少之又少。除去與敦煌文書同源的成分外,明教大量採用道教行文格式,舉行類似道教的儀式,崇拜道教神靈,就連其先祖林瞪也是以道教「度師真人」身份出現。

  霞浦文書的出現又對志磐《佛祖統紀》中的不實描述作出了有力地反駁。不得不說,釋志磐和奧古斯丁,佛祖統紀和懺悔錄,此二人一東一西,各方面都相去甚遠,然而在對摩尼教的反對上卻別無二致。他們雖然出於維護自身正統信仰的角度,從各個方面對摩尼教進行批駁,但也正是借助他們的批判才使得摩尼教信仰的記述得以流傳。「復假稱白樂天詩云:『靜覽蘇鄰傳,摩尼道可驚。二宗陳寂默,五佛繼光明。日月為資敬,乾坤認所生。若論齋絜志,釋子好齊名。』以此八句表於經首。其修持者,正午一食,裸屍以葬,以七時作禮,蓋黃巾之遺習也。(嘗檢樂天長慶集,即無蘇鄰之詩。樂天知佛,豈應為此不典之詞。)」——此人對摩尼教信仰的核心顯然一無所知;把每日七次禮拜當做黃巾遺俗,卻不知黃巾之亂後一百年光明使者摩尼才出生。他又認為這首詩並非白居易所作,而是摩尼教徒偽作,證據是白居易是佛教徒,且長慶集中並未收錄這首詩。然而,白居易雖然信奉佛教,但他對其他宗教態度甚為包容,且常穿白衣,持齋嚴謹,難說是否受到了摩尼教的影響。這首詩也並未對摩尼教過度贊頌,而是簡要地描述了摩尼教的信仰特色。二宗,顯然指的是二宗三際論中的明暗二宗;日月、乾坤、齋戒也是摩尼教信仰中的重要元素。對於「五佛」,志磐這樣解釋:「所事佛衣白,引經中所謂『白佛,言世尊。』取金剛經一佛二佛三四五佛,以為第五佛。」——這段描述簡直將摩尼教信仰污蔑到極處,認為摩尼教教義完全是因為看不懂金剛經才曲解經文。然而白衣與佛教毫無關聯,無論東方西方,摩尼教都以白衣為特色,象徵著光明純淨,無染污穢。對於五佛則考證不易,或說五明,或說五種國土——但不論如何,總和金剛經無關。直到霞浦文書的發現才對「五佛」概念做出了確切的解釋。

  「一佛那羅延,降神娑婆界,國應波斯門,當淳人代。開度諸明性,出離生死苦。二佛蘇路支,以大因緣故,說法在波斯,度人無數。六道悉停酸,三途皆息苦。三佛釋迦文,四生大慈父,得道毗藍苑,度生死苦。金口演真言,咸生皆覺悟。四佛夷數和,無上明尊子,降神下拂林,作慈悲父。剎剎露真身,為指通宵路。五佛摩尼光,最後光明使,托化在王宮,示為太子。說法轉金輪,有緣蒙濟度。」五佛的概念,可謂是摩尼教混合宗教形態的最典型代表了。在這段文字中,五佛是明界派遣來人間救度眾生的五位使者。這五位使者,分別是婆羅門教的那羅延,祆教的瑣羅亞斯德,佛教的釋迦牟尼,基督教的耶穌基督,摩尼教的光明使者摩尼。與之類似,靠著霞浦文書的解讀,我們可以考證出護教四梵天王與佛教的天王並不相同,而是指的拉斐爾、米迦勒、加百列和沙逆夜四位大天使;「頭首大將耶俱孚,常兵甲仗摧逆黨」中這位護法大將指的是舊約中與天使摔♂跤的雅各;「移活吉斯大聖」這位護法是那位屠龍的聖喬治等等。

  另一方面,更深的道教化特徵也是霞浦文書的一大特色。舉兩段為例:「凶筵請那邏數路、釋迦、夷數、四府帝君、十殿明王、目蓮、地藏。吉筵請真武大聖、普庵大德禪師、菩薩玄壇關趙二元帥、天地水火、上元一品錫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太上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一帝二帝三帝四帝通天玉府五顯靈官大帝、菩薩華光藏、菩薩妙吉祥、如來聖父聖母、護國孫靈大王、勸善明覺大師、金槍金衩、巡爐火鴉、日宮月府二位太后夫人、王楊二太后、巡風耳、千裡眼舍投、閭卯二洞祖本先師、招材子、進寶童郎,是日(夜)今時……」「一心奉請輪面正宮九天貞明大聖,日月光王大聖,天地化身淨風大聖,先意大聖,大聖文殊師利菩薩,大願行深普賢菩薩,靈感觀音世菩薩(原文如此——引者注),威德大勢至,法相惠明二大菩薩,清淨大海會菩薩,左輔天親菩薩,右弼無著菩薩,天藏空藏菩薩,地藏水藏菩薩,目蓮,泗洲菩薩,開明破暗菩薩,引魂引路菩薩,超生往生菩薩,解冤滅罪菩薩,十王十地菩薩,上地前諸尊菩薩,恭望法寶慈悲,是日(夜)今時……」

  ……這段請神看起來真是亂得可以。摩尼教的夷數、淨風、先意、慧明等等明使,佛教的釋迦、觀音、普賢、文殊等種種菩薩、道教的元帥、真武、紫薇、清虛各種大帝,還有民間信仰的各種小神統統混雜在一起,足以證明明教不僅延續了唐代的佛教化、宋代的道教化,而且程度更加深入,直接將佛道兩教的神拉來參拜,且又將民間的種種地方神靈混入其中。——因此,此時的明教已經不能稱為摩尼教,即使某些文書中保留了二宗三際的文字也是一樣;二宗三際是摩尼教的根本教義,而對於霞浦明教而言,所謂二宗三際只是祖上傳下的不明所以的文字而已,此時的信仰已經因佛道兩教的過度滲入而失去了其核心。失去了二宗三際的摩尼教也就不能稱為一種成型的宗教了。摩尼教的創立之初就是一種混合型的宗教,二元論來自瑣羅亞斯德教,反對舊約和慧明化身來自於諾斯替思想,輪迴、明性則帶有佛教色彩,光明耶穌的形像就更不必說了。這些雜亂的思想,全靠著摩尼教的根本教義二宗三際論,和三常四處、三位一體、持聖滅魔等等思想統合在一起;而一旦失去了這些思想,便只剩下雜亂的一群異教神靈,和平民化、現實化的宗教儀式。正因如此,霞浦明教長期以來不知道自己信仰的源頭是來自波斯的摩尼教,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宋代明教的延續,而被人當做是民間信仰或是道教的分支。換言之,作為獨立宗教的摩尼教,在會昌法難時就已經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依附道教並為道教所吞噬的寺院式摩尼教,和轉入民間、失去自我的地下宗教明教——摩尼教在中國的發展可謂是完全失敗,但在其他地區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個中原因,前文已經寫過,此處則不加贅述。然而,卷帙浩繁的霞浦文書並不是一份史料,而是2008年才發現的、仍由當地法師使用的科文——誰又能確認摩尼教已經完全滅亡呢?摩尼教在歐亞大陸上廣泛傳播千年之久,就地域而言無疑是達成了摩尼將自己宗教發展成世界性宗教的願望,就算消失也不會徹底消亡。或許摩尼教仍然有某些分支在世界上保持著自己的傳承,只是尚未被人注意罷了。



哦對了題圖是我中二時期的手繪。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4290233
Some rights reserved.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2.5 台灣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摩尼教|明教|佛教|道教|民間秘密宗教|宗教史

留言共 0 篇留言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1喜歡★z96385274110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摩尼教在東方(上) 作:... 後一篇:光明的終結:霞浦文書 作...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robert286 ლ(´•д• ̀ლ
ლ(´•д• ̀ლ看更多我要大聲說7小時前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