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0 GP

識學實踐篇<三>‧與其論理,不如看故事吧

作者:死亡多時│2017-05-24 09:47:45│巴幣:0│人氣:348
※沒有差別的部落格版:點這裡

  上一篇:識學實踐篇<二>‧所以,有人討論過什麼是二次創作嗎?
  上上一篇:識學實踐篇<一>‧為什麼人們講話容易自爆?

  雖然上一篇文章包含了該怎麼達到識學的程度,但多少有所遺憾,像是我沒有提到可以把所有圖片都變成《動物朋友》的瀏覽器插件,或是減少來回敘述的部份,整篇文章看起來有點難以閱讀......

  上一篇更大的問題是,想要描述的主題只有一個,就是如何把單一的特殊議題搞懂,以及從哪裡開始理解會比較好。但我沒有捉摸的很好,看起來只是像把網路上所有的資料集合起來,卻沒有一致性那般。

  也有可能是我低估了自己,加上沒什麼人看見上一篇也說不定。

  只看分析或科學實驗過程,或者是故事的片斷,的確會讓某些不懂前言後語的人,突然接觸到這些事時,自然會覺得很奇怪。某張截圖湊巧證實了我的說法:


Homo sapiens 要刺兩次

  這世界的陌生人事物若是充滿威脅、會隨時把你抓去賣的話,你自然就需要對陌生的人事物充滿敵意,同時不管有沒有在身邊出現某種威脅或挑釁的徵兆,人們都有可能就會提起警戒心。雖然有警戒心很好,但也很容易陷入不對稱理解錯覺[1]。(建議沒看過實踐篇<一>的人,可以去看我當時寫了什麼)

  事實上圖片中的FB帳號使用者,可能只在這件事情上搞錯了什麼而已。別的時候他可能是很專注於自己的專業,而且少有人能與其競爭或比擬。但是在其他議題上,可能就沒有那麼專業了。

  最明顯的就是BD銷量作為稻草人,打敗了它就等於是打敗了整個國家的軍隊,才沒有這回事。文章一開頭貼的那篇臉書發言,我回頭再去看那位仁兄的貼文,沒有讚或其他人願意回應他的文。這樣應該是蠻好的......也不怎麼好吧?

  我知道「如果他從一開始就搞錯重點的話,那麼不管別人怎麼講他都會搞錯重點」,更何況在社群媒體上爭執這種事肯定會失焦,不如乾脆我自己另寫一篇文章來講他搞錯了什麼事還比較好。

  更別說我寫這整篇系列文的用意不是要攻擊這位仁兄。因為直接在社群網站上,回應這類的文章,不會為自己喜歡的作品增添任何價值。事後我再回過頭去看他的那篇發文,果然還是沒有人願意回覆它呢。

  銷量不會讓作品變的更好看,有更多人討論才是。

  在這過程中我有些心得:與其花時間去情緒反應,不如去看故事吧。

「單一故事的危險性」以及故事可以是多面向的


  有些軟體是免費使用的,像是瀏覽器、解壓縮程式、防毒軟體或甚至是一部份的作業系統也是這樣。但是你知道免費的意義嗎?

  英文裡面有一句話叫做free as in free,意思是「免錢般的免費」。通常這後面會有一句話叫做but with a catch,可以翻做「但有個缺點」、「但有個壞消息」或「但有件壞事」,接著"your every click have been surveillance"(你每次點擊都被監視了)。這說法不一定準確啦。

  「單一故事的危險性」跟便宜有什麼關係呢?我在噗浪上曾經提到過:



  雖然我是用問號來講這件事,但我要說自己其實陷入了可用性捷思[2],也就是迷思誤導我的思考行為,引導出錯誤的判斷。所幸本人的隨口亂說沒有被廣傳的到處都是。

  但回到問題,勒索病毒的傳染途徑並不是在Flash更新檔裡包夾病毒而已。人們會去伊莉的理由可能是娛樂的稀缺性,讓人們被迫選擇其他方向。但娛樂稀缺性的事發起源也沒那麼簡單。(我以後會講到這件事)

  本人忘記了之前自己也有「更新flash得到電腦病毒」的經驗,而那一次經驗也證明說「電腦病毒通常是會來自於多元的管道,而不是單一的可能性」。

  我有次因為想要更新Flash player,結果差點中電腦病毒,整件事蠻複雜的,所以我用以下方式來記敘:

  「當時各個瀏覽器開始講說要停用Flash player,改用Html5的格式來播放影片(但其實是為了修改播放廣告的格式),各網路媒體相繼報導,甚至也有控訴Flash player時常是導致電腦病毒的原因。一方面我會覺得這比較像道德問題,另一方面是個人覺得Html5格式真的不錯......

  停用Flash Player本人是覺得沒有關係,但因為某些網站瀏覽時還是需要用到,又發現到我電腦版本舊了需要更新。

  最常見的就是自動偵測到有更新檔,可是也有報導提到,如果是有問題的Flash Player,會引導你到錯誤的網站。

  但我怎麼搜尋也找不到Adobe Flash player的官方下載頁面。第三方網站變成了供應地,但有些地方提供的檔案不是有點舊,不然就是有些問題。

  像是有個網站在敘述Flash player就跟官方的敘述是完全相同的,但不同的是它沒有提到免費,該網站要先付19.99美元才能下載該軟體。

  另一個網站的軟體下載就比較經濟實惠,因為是免費的檔案。但有兩個問題:

  一,它一口氣安裝了五個我不需要的軟體。
  二,我的防毒軟體發出警告說我中毒了,來源就是正在安裝的檔案。其中一個電腦病毒甚至沒被防毒軟體攔截到。

  還好的是防毒軟體的完整掃瞄還算管用,Spybot S&D也有幫到不少忙,最後病毒還是清掉了。

  我也終於想起來,Adobe官網本來就有可以下載Flash player的下載點吧?可是為什麼Google搜尋Adobe Flash player這三個詞時,看不到官方網站?

  但最後我才想起我可以用搜尋Adobe官網去找到官方下載......」


  先不說我有沒有把整件事記的一清二楚,我直到最近才發覺到這整件事沒有那麼單純。

  Google在近幾年利用了自動演算法來提高或降低某些結果,甚至被某些專家認為說他們「過濾」了很重要,但卻可能是有爭議、不適合每個人的資訊。順帶一提,Google和Verizon在網路中立性的態度非常相近:抱持不贊成的立場。

  但跟Verizon是派律師去當FCC主席中止網路中立性不太相同的是,Google是利用自動演算法去影響結果,但不會阻止你使用更多關鍵字來尋找資訊......但Adobe Flash Player可以說是證明了Google真的要做的話,就連複數關鍵字也會被阻礙。

  我的猜測是,當Flash player再也不是瀏覽器的廣告播放媒體後,Google「手動調整」演算法,降低了官方網站的優先順序,造成人們想搜尋關鍵字時,會找到大量的第三方網站,而不是人們想要的結果。

  順帶一提,這叫數據差別待遇

  我遇到的Adobe Flash player這件事,就是整個網路烏托邦之中最諷刺的存在。演算法本身會依照「偏好於人們比較想點、而且已經點擊了的內容,把這類的搜尋結果排到比較高的位置」。這樣的設定卻造成許多問題:

  ‧假新聞在搜尋排行上排的比較前面
  ‧點擊和流量不代表正確的選擇
  ‧專門在販賣人造的網路流量,營造假的社會現象變成了一種灰色生意。
  (聽說被檢警搜查的某個Youtuber就是在做流量製造業.......嗯?我沒講誰喔。)

  以上的故事就算有可能是一連串的巧合串聯起來的災難,也夠讓人吐嘈說「靠,這些企業真的知道自己在搞什麼東西嗎?」若是我的記憶沒錯,當時我發了一篇噗,說直接去Adobe官網下載Flash player時,許多人都講到「喔原來是這樣」、「怪了為什麼Google搜尋不到Flash player」。

  Google的自私,反而造成家用電腦陷入電腦病毒和惡意程式的風險當中,變相鼓勵提供非需要程式的網站作弊的機會。

  問題並不僅限於此而已。「網路中立性」雖然在法律上是朝著所有人的理想去執行了,問題是,如何舉證說什麼網路、哪個地方、哪個服務被降低網速,是因為ISP業者在網路上的不中立性嗎?還是說維修工程師正在維護網路?還有其他問題是我沒提到的。

  (網路上有相關證據說到Netflix被某些ISP業者降低網路連線速度,這裡就不累敘)

  現在覺得這些問題的答案是「對」或「錯」的人,你可能要重頭去看識學實踐篇<一>。

  單一故事的危險性是,之所以人們很容易傳遞它,是因為它簡潔有力,很容易閱讀、又很容易吸引人去點擊它,流量就又代表錢,還會讓寫出這種釣魚式標題或內容的人覺得爽、想要比讚,還可以很簡單地分享出去,說「你看看,我也是這樣想的」。

  同時此類的內容又被稱為「內容農場文」或「釣魚文」,同時也是粗略的內容、文不對題的代名詞。在報紙相互競爭彼此的銷售時,隨手可得的價格,聳人聽聞的標題或內容,都是吸引買氣的必須品,這樣的市場環境也讓黃色報導滿天飛舞[3]。

  便宜或免費是要代價的。而那代價有可能會高到你付不起,或甚至沒有一個人付的起。

  這也是為什麼本人沒辦法簡略地去解釋什麼事,不是說我會回想起什麼,而是如果這麼做,反而很容易解釋不清。更別說我也有可能沒把事情看清楚,就被自己能夠快速回想起的某幾件事所騙[2]。

讀故事,並不只是閱讀載體上的內容


  我們身為人會被故事吸引,身為人們的我們會被故事所騙。但故事又不只是如此而已。人喜歡聽英雄譚,去思考旅程的艱苦和歡樂,想像他怎麼戰勝巨大的邪惡,獲得最終的勝利,就算觀眾不知道《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這本書,也大概可以想像的到英雄譚劇情演出順序,即便各個故事卻總是千變萬化,天地有別。

  作為一個傳遞的平台,故事本身擁有的功能並不只是娛樂,還可以包括育教,或是用來傳達智慧,或作為一個模擬狀況,「如果火災發生的時候會發生什麼事」或是「事業怎麼往成功發展」,就算它可能會因為朝向商業化(或宣傳化),導致娛樂性質較低,變的讓人難以消化,相對客觀的疑慮也會油然而生。不過要解決這問題,就只要讓故事不走單一化,就可以解決這個常見問題。

  這會需要許多心思,卻永遠值得這麼做。

  有少數人會把提到各種故事的文章視為農場文—不曉得為什麼會有人這麼想—雖然也是吸引人們去看,農場文目的,就只是在吸引人們去點擊、增加流量,最近甚至惡化成有如「宗教台演講者,有意貶低電玩的價值」一樣,是在紮稻草人來擊倒沒有話語權的簡單對手,讓自己看起來正當無比。

  聽久了,就會有非洲的印象等同飢餓,或者是電玩的意義就是浪費時間的可用性捷思[2]。

  如果人際關係需要一些垃圾談話我是無所謂,但現在網路時代trash talk或shitpost充滿了整個網路空間,針對時事的褒貶一針見血,內容農場的優勢就只剩下移除留言功能。

  金錢是重大與豐碩的結果,有錢人看起來真是性感到不行,卻忘記了對方很有可能只是靠著關係或好運就拿到這麼多,搞不好你還分不清楚他賺的錢究竟合不合法。忘記了每個人都可以批評這些事物的存在,也忘記了留言回覆的對象本身也是有血有肉的人類。

  人們預期一個特定活人有著許多表面上的優勢,人們會指著他並且呼喊為英雄或神,但他也不過就是一個人,他的存在卻壓迫了其他的人生而平等的權利。

  忘記了每個人沒有太多選擇,共同地活在這個大社會當中,不一定想要幫助那些選擇投身抗戰貧窮的人,搞不好還會罵說「你在多嘴什麼」。沒有人想要提到貧窮,多少可以體諒......(但我不能原諒)

  那麼有趣的故事呢?

  討論一個作品時,時常會失焦在賣的多好,就像寫業配文,或一心只想賺錢的人,通常是想盡辦法讚揚「他人」經營的努力,或者把最後一集劇情講的有多令人震驚,就順便把故事結局報導出來。從出發點就失焦,寫業配文,或一心只想賺錢的人,通常只會想盡辦法破壞「他人」經營的努力,對誰都不好......[4]

  除非人們已經非常了解某個特殊議題,不然,一般時候人們看見某件特殊議題,心裡對某件事的思考或否,與反應式的發言會時常不一致。所以,如果真的要討論故事,一開始針對故事討論吧。

  花點時間去看別人的創作,或把某個作品的心得說出來,用盡各種方式去分享你的想法吧。如果你是作者,就用心地做出有深度的作品吧。

  如果不習慣,學習表達永遠都不嫌晚。

  寫出一篇心得,其實就像是創作一篇故事,寫到某個時候或某種程度,人們會開始發覺到原本的想法,與寫出來的內容有所出入,光是要修改可能就得絞盡腦汁。即便是幾百個字的內容,也很有可能會因為某幾個詞用在不對的地方,後面的內容全都偏離原本意見。

  當人們寫下或說出喜歡時,就像是選擇上課的課程時接受了排課員的「指導」,英文要越強,工作上才會越有幫助,但事實上無論是你自己講出來,或是別人幫你解說一個或幾個,「理由」終究不是你喜歡上某個選擇的「原因」。[5]

  你喜歡哪個作品時,不只優點,是也會吐嘈它的某些缺點,像是《動物朋友》某些地方有貼圖錯誤(一整季都是這樣),《尼爾:自動人型》的某些支線任務沒有打算把「人生道理的說教」藏好,《黑暗靈魂》系列沒有具體的故事......之類的。

  這些吐嘈不等於說我不喜歡這些作品,真正對作品的愛也不會是「只愛喜歡的地方」而不去包容壞處。不確定這些作品對自己來說喜歡與否,這些特點,包括了優點和缺點,就是幫助人們理解它的最好方式。

  回到故事上,故事本身在設定上就算是單一劇情,人類的腦袋裡「自動駕駛系統」和「錯誤發覺系統」,並不會因為作品的類別或表現方式不同,而導致關閉,畢竟腦袋不是電腦,它也會持續保持活動。如果有什麼作品是叫你不要思考,那才是最奇怪的吧?

  就算作品中的解說精細,但那會是必要的嗎,還是畫蛇添足呢?我希望有人能夠針對這點長篇大論。以遊戲舉例的話,《The Stanley Parable》只玩到A結局、《Frog Fractions》在遊戲中沒有購買正確的強化效果時,很容易就會沒有接收到遊戲樂趣的「本體」。

  是風險沒錯,但遊戲評論者,或只是你想推薦該遊戲給別人的玩家,就得想辦法降低那風險,即便遊戲本身沒有所謂的「適合每個人」,但風險必須要有人去出手降低,或是擴大討論的舒適圈,才是上策。

  就算這需要很長時間的經營,但比起經年累月的價值破壞,永遠是比較好的選擇。

不要讓市場隨便決定價值


  市場上偶爾會產生幾個特別案例,是會受到廣大的喜愛,甚至變成社會效應。但傳統媒體卻往往忽略了社會上會有另一群人,註定跟流行無緣。傳統媒體常做的事情,就是把大流行的事情繼續捧大,但不是每一次都能捧「對」。

  簡單的實例:台灣曾經有一陣子流行賣葡式蛋塔,但流行過後卻是深刻反省「為什麼是蛋塔」,講的好像是蛋塔欠台灣社會所有人一筆錢一樣。

  那一次流行比較恐怖的事情是,蛋塔本身沒有故事情節,或參考時事去延續熱度,它其實比某些小眾作品紅的還要久,但退燒速度也異常無情,投資失敗的故事可說是時有所聞。就算有人能從中獲利,卻總是遠比那些失敗的案例數量要來的低。形容這類投資為賭博也不足為奇。

  更別說人們有可能會跳進流行而不知所以然。它流行了不曉得多久,還是沒什麼人能夠好好地說為什麼流行的是蛋塔......

  這也是個數學題。簡單來說公式是這樣:

  期待值 = (增益的機率)* (增益值)

  國家地理頻道和探索頻道以往在經營時,遇到了「不曉得怎麼推廣他們的節目」,害怕或擔心人們是不是不喜歡在休息時間動腦(誤解大腦的作用方式)。但因為頻道上的節目本身擁有許多少見的知識(增益值),和每天每個小時都在播放不一樣的節目,人們有機會看到這些節目時可能就會討論(增益的機率),以現實來看變數雖然複雜,但就以電視節目貧乏的台灣來說,至少看起來還是相對比較好的觀看選擇(期待值)。

  這裡就不討論最近他們的節目品質怎麼樣,因為那會是另一篇長篇大論,而且我不打算寫。

  在寫這篇的時候,本人根本沒有考量到這兩件事情,不只是因為我覺得「咦~好麻煩喔~」,還是因為普遍來說所有人類預估這兩件事情(增益的機率和增益值)都非常不準確。與其去花一大堆時間猜一個不確定的期待值,不如把時間省下來去做其他事。

  我們都是有血有肉的生物,表著我們很容易就會因為感情而提早做出判斷,情感捷思[6]讓人們急著說「我覺得XXX最OO勒」,卻忘記了自己在紮的是稻草人。也因為普遍的企業在判斷這兩點都差勁透頂,宣傳災難也罷,搞不好在決策上還會選擇害人。過去幾年有太多這種案例了。對消費者來說,讓動漫或遊戲作品能夠持續討論,就比較簡單:營造一個讓人們能夠安心討論的方式,以及故事或設定上有許多值得討論的部份。電玩還多了個人體驗這一點可說。

  喔,還有......

homo spaiens要刺三次

  共通的假想是「只要劇本和表演方式沒變的話」。即便《動物朋友》之中的角色全都是男性,或許我也還是會喜歡這部作品,但理由可能就會很接近《櫻蘭高校男公關部》:它很棒,裡面少有男性抱在一起的狀況,就算有也是劇情需要。

  回頭去談到期待值公式。我喜歡《動物朋友》這部作品,也喜歡它那粗糙又有點笨拙的作品,它裡面藏的故事質量不是迎合御宅圈這點我非常喜歡,也不是說它的缺點(相近於任天堂64的3D模)我會視而不見。

  回到市場決定價值,即便有大量的人們會去看它(先不論是哪個作品),企業因為某些盲目武斷的決定,好比說合約變的讓作者簽不下去,或是政府補助只到上個月之類的,結果當然就是你喜歡的作品,明天起再也沒有以後。市場越無情,無關熱門與否,就會比較偏向賺不賺錢的考量。

  「所有事情都在花錢,全砍」。

  我必須說,商業行為在保護自己的利益和評估效益上看起來是極度聰明,只要覺得不夠好賺,商業可以馬上收手,順便加上最後一波宣傳,讓自己變成「最大的被害者」。因為只要人們看不清楚整件事情,肇事的元兇就可以靠僥倖過活。

  而這也是為什麼我最不喜歡人們用盡各種理由,對付員工、作家或作品,盡可能地不付錢或少付錢來獲得更多、要求更多。

  錢是公共財,卻總是有人搶著話語權說「我們很有錢」。如果錢因為某些原因沒有給到原本應該給的人身上,壓力會日經月累地增加,直到哪一天整個國家都爆掉為止。

  系統上的設計缺陷導致人們變窮,那是不可忽視且嚴重的國家問題。

  當社會沒有共識,沒有一個合理的研究基礎,發表出來都會讓人覺得「好像跟這個社會現況有點不太一樣」。事實結果很有可能就像故事一樣,也許猛一看是某些很表面問題,但事實上真的深入研究過後,搞不好會發現以往人們沒有發現到的真相。

  這樣的認知差距應該努力減少,而不是假裝什麼都沒發生,或著是東施效顰、重新發明輪胎便可草草了事。裙帶經濟或鉅型經濟犯罪,也不是隨便指出某個人就可以了事的。

  事實結果很有可能就像故事一樣,也許猛一看是某些很表面問題,但事實上真的深入研究過後,搞不好會發現以往人們沒有發現到的真相。

  所以,試著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吧。

  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你想要購買和販賣的物品價格是多少?
  某部作品的故事在說什麼,會怎麼發展呢?
  偷用別人的照片當成自家賣場的DM,這該怎麼處理呢?[7]

  學術級的討論的由來,是在吃飯配話的討論或朋友聚餐時偶爾出現的,當人們在自由與基礎常識確立的環境下,深入研究和討論某個特定議題,最終才能找出一個最接近真相的答案。物理、化學和數學,就是人們願意花上時間和金錢投入,尋找答案,最後變成了讓我們上太空的基礎。

  做出東西並賣出合理的價格,供人觀賞或使用,讓人值得討論和形成社群,才是作品它的延伸價值。可不是「做這個不賺錢」這種不賺錢、浪費時間的發言就可以輕易打發的。生活當中有著許多事物都是透過大量的討論與思考做出來的。

  與其丟出不會被人們按讚的發言,或開了那種註定會被抓出來公祭的玩笑話,不如,花點時間去想說該怎麼討論吧。

  但是決定價值的高低,是來自於另一項身為人也很重要的技能,它叫......下回待續。

參考資料


  當心線上「過濾泡泡」:
https://youtu.be/B8ofWFx525s

  為什麼我們會做出壞決擇:
https://youtu.be/c-4flnuxNV4

  在公民生活範疇內,我們為什麼不該相信市場力量:
https://youtu.be/3nsoN-LS8RQ

  為何我們都需要情緒急救:
https://youtu.be/F2hc2FLOdhI




  參考書籍:

  《笨蛋這麼多是有理由的》-新雨出版,作者橘玲

  《You Are Not So Smart》1&2-李茲文化,作者David McRaney

  《當收入只夠填飽肚子》-好優文化,作者Linda Tirado

註解


  [1]不對稱理解錯覺
  其實是一種對透明度的錯覺(Illusion of transparency),觀察他人的時候很容易發生這種問題,像是你以為說「我最理解朋友圈中的某某人」,實際上卻不是一回事: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llusion_of_transparency

  不對稱理解錯覺就比較嚴重,人類其實沒有那麼多包容心,只要開始搞人際關係小圈圈,在圈圈以外的很容易會被認定為「非我族類」。像是說某個法案過或不過尚有討論空間,但有些人可能會搶著講說「這都是民進黨的錯」或「這都是國民黨的錯」,把整個事件變成「問題」、怪到敵對陣營上。

  但事實上可能是人們穿鑿附會所造成的誤解,無關於政黨或事實,搞不好只是外人搞錯重點或狀況而已。但這樣的爭吵可能不僅會傷害友情,兩造雙方若是過於激動,甚至會開戰造成傷亡。


  [2]可用性捷思
  只要能找到一個例證,你很容易相信某件事是司空見慣;不曾見聞過的,你就不會親易相信。

  舉例來說,你在推特上看到某些畫家貼出在某個手遊上,抽到時間限定角色,害你非常羨慕,想跟著一起抽角的你心裡可能想著「也許這個機率只略低於三分之一」,卻不知道該角色的掉落機率低到可能已經違反了日本景表法的程度。

  同時有人可能會覺得「我從來都沒聽過有人Freelance是寫文章」,嗨!


  [3]黃色報導
  或稱黃色新聞,指那些未經查證或研究就寫出來,使用誇張或煽情的內容作為報導。
https://en.wikipedia.org/wiki/Yellow_journalism


  [4]
  基本上如果你有在社群網站上看新聞或有看我的噗浪河道的人,大概會知道傳統報紙業出了什麼事。就是中國時報的記者在退出前寫了一篇文章:

中國時報 請停止踐踏媒體尊嚴

  業配的手段已經不只政治新聞,連風向都可以買賣,不覺得這樣的市場交易很糟糕嗎?


  [5]深思
  或深思錯覺(introspection illusion)。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trospection_illusion

  深思並不是在探究內心最深處的心理成因,而是一種捏造。看著自己的所為和所感,編出自己可以相信的合理解釋。


  [6]情感捷思
  你讓感覺告訴你好壞,往往過度高估報酬,並且很難改變第一印象。


  [7]
  全聯盜用照片被吳念真導演看到了:
http://www.peoplenews.tw/news/eb3e3863-97c3-4a9f-8a08-7388a16d803c

  吳念真在FB的發言(連結連向PTT):
http://disp.cc/b/163-a3pN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358659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識學|時事|宣傳災難

留言共 0 篇留言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喜歡★Immbasa5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我研究了一下G2A是什麼... 後一篇:識學實踐篇<四>‧人類很...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Kokage
祝今天看到的您也有個美好的一天 (´▽`ʃ♡ƪ)"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15:33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