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0 GP

在後的將要在前-(伯大尼的)馬大與馬利亞哪個“好”?

作者:寧玦│2013-05-27 23:37:07│巴幣:0│人氣:582
 
【認罪】
 
主啊,今天我跟24/5一樣很暴躁,
處處得罪同事上司、為進擊的am730頭條發怒、
被家裡狂飛的大形種肥強弄得大跳大罵全身發毛,
去沖完冷水澡還是冷靜不下來......
但,主啊,明明昨晚臨睡前,
當我終於下定決心要為英格兒代禱 (她半個月前已經主動問我代禱事項,我禮貌地回問...) 時
祢的聖靈充滿了我,我竟從最初不知從何祈起到突然變得滔滔不絕,
令我深切感受到祢的同在;
明明昨晚睡到下半夜,雙眼痛醒、發作,
我在試過很多方法(包括側臥,不停練習柔性眨眼,及試圖提早起床)之後
想起應該轉向祢,
便開始禱告,結果心情竟然極速平靜下來,
感受到祢的看顧,
我轉個身還居然悠悠睡著了,直到天真正亮起來--
主啊,那是一份怎樣美好的平安與寧靜!
為什麼今天我就忘得一乾二淨呢?
大老闆叫我寫JD、蟑螂飛出來、White musk香水失蹤......
這些所謂災禍,難道能比祢所賜的安靜更大嗎?
 
原來,怒氣,是源於我捨棄了祢賜下的安靜
求祢助我捉緊祢!
 
 
  
【讀經1】
 
今晚讀經範圍是:太20:1-16--
 
 
因為天國好像家主清早去雇人進他的葡萄園做工,
和工人講定一天一錢銀子,就打發他們進葡萄園去。
約在巳初出去,看見市上還有閒站的人,
就對他們說:你們也進葡萄園去,所當給的,我必給你們。他們也進去了。
約在午正和申初又出去,也是這樣行。
約在酉初出去,看見還有人站在那裡,就問他們說:你們為什麼整天在這裡閒站呢?
他們說:因為沒有人雇我們。他說:你們也進葡萄園去。
到了晚上,園主對管事的說:叫工人都來,給他們工錢,從後來的起,到先來的為止。
約在酉初雇的人來了,各人得了一錢銀子。
及至那先雇的來了,他們以為必要多得;誰知也是各得一錢。
他們得了,就埋怨家主說:
我們整天勞苦受熱,那後來的只做了一小時,你竟叫他們和我們一樣嗎?
家主回答其中的一人說:朋友,我不虧負你,你與我講定的不是一錢銀子嗎?
拿你的走吧!我給那後來的和給你一樣,這是我願意的。
我的東西難道不可隨我的意思用嗎?因為我作好人,你就紅了眼嗎?
這樣,那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了。
 
 
 
【默想1】
  
看見那位家主提到「拿你的走吧!我給那後來的和給你一樣,這是我願意的。
我的東西難道不可隨我的意思用嗎?」
我皺著眉,仔細思考了很多。
 
想起主的喜悅與恩典,原本就該由祂自己決定給誰吧,
想給騙取了長子位份的雅各又如何?
 
又看見「那在後的將要在前,在前的將要在後了」
這種看似對先前者不公平 的情況,
於是想起了兩姊妹,決定再讀一段經文:
 
【讀經2】

(路10:38-42)
 
他們走路的時候,耶穌進了一個村莊。
有一個女人,名叫馬大,接他到自己家裡。
他有一個妹子,名叫馬利亞,在耶穌腳前坐著聽他的道。
馬大伺候的事多,心裡忙亂,就進前來,說:
主啊,我的妹子留下我一個人伺候,你不在意嗎?請吩咐他來幫助我。
耶穌回答說:馬大!馬大!你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
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
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


 
 
 
關於【兩姊妹各有高下之事蹟】:
 
 
馬大與馬利亞哪個“好”?
[作者:思提反]
3/16/2012
 
   看了《天天拾嗎哪(3)》有關兩個伯大尼的馬利亞與抹大拉的馬利亞,乃是同一個馬利亞的解釋後,我心中不禁感到莫大的震撼。
  的確,在解讀聖經的時候,當人憑傳統耳聞目睹,先入為主的習慣,接收或接受某一教導時,就很少從其他的角度去思考是否經文後面還隱藏著更深的含意。人在讀聖經時經常碰到“盲點”,是與人帶著墮落天使的罪性分不開的。我們只有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才能謙卑在主的腳前,在不完全之中學習完全的功課。
        受到這兩個馬利亞的啟發,我不禁想到了馬大和馬利亞這對姐妹。傳統上,我們都以為坐在主腳前靜心聽道的馬利亞得到“上好的福份”;而在廚房裏忙忙碌碌的馬大顯然沒有馬利亞那麼好,就算好,也不是“上好”。
        於是,無形中,動腦不動手的馬利亞就成了眾多信徒模仿、追求“上好”的榜樣;而勞力不勞心的馬大則成了“次好”的代名詞。
        然而,想一想,當馬大的兄弟拉撒路死了四天之後,主耶穌前來叫之從死裏復活之時,馬大不僅先跑到村口迎接主耶穌,而且還說了這樣的話:“主阿,是的,我信你是基督,是神的兒子,就是那要臨到世界的。”(約 11:27)
  要知道,在四福音書中,直接認識耶穌是基督的,只有一男一女兩個人:男的是彼得,當耶穌問門徒說說,“你們說我是誰”時,“西門彼得回答說: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太 16:16);而女的那一位就是馬大。
  倘若說,馬大是這樣一個對耶穌有著深刻認識的人,你能說,她是一個“次好”的人嗎?何況,當馬大站在村口跟耶穌說話時,馬利亞還在家裏為著拉撒路的死,哭得死去活來,連見耶穌都要等人去叫,如果說她是“上好”的代表,在這件事上又怎能說得通呢?
        可見,我們原來對經文的意思可能有誤解之處。
        我覺得,要正確理解“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路 10:42)”這句話的意思,必須與上文“馬大,馬大,你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緊連在一起才解得通。
        換言之,“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這句話,實際上並不是指著馬利亞說的,而是針對著馬大而言。因為,馬大為主作許多事本身並沒有錯,問題出在她做事時不專一,思慮煩擾,心慌意亂,一直落在試探的攪擾之中。也許,她人在動手,腦子裏想的卻是如何才能聽到主的話。
與馬大相反,主指出“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這裏的“那上好的福分”,大多數的聖經文本都譯成“好的部份”。也就是說,它並非要在馬利亞與馬大之間分“上好”與“次好”;而是指出就馬大忙亂,馬利亞安靜這件事而言,馬利亞的選擇是好的,而且一定下來就不動,這恰好是忙亂的馬大所欠缺的。
        然而,這一次好,不見得下一次也好;過去不好,也不等於現在或未來就不好。馬利亞及馬大的現身說法,深深表明了這一點。當面臨拉撒路之死的試探時,“上好”的馬利亞跌倒了;“次好”的馬大反而站起來了。
        接下來,當拉撒路復活之後,耶穌快上十字架的前夕,我們看到馬利亞用香膏膏抹耶穌的腳,又再次選擇了“上好的福份”,滿足了主的心意。
        “馬大”一名的意思是“她曾是叛逆的”及“貴婦”。這兩個看起來似乎難以連在一起的含義,告訴我們一件事:從墮落天使而來的人,只要真心悔改,就最後可以成為“貴婦”——羔羊的妻。
        馬大之所以能成為新約中第一個稱耶穌為基督的女人,相信與她接受了主的責備而悔改有關;馬利亞最後能成為主提名紀念的“高塔”,也與她越來越認識自己,自然而然隱藏自己的“白”,毫不忌諱在眾人面前暴露自己被鬼附過的“黑”,有著密切的關係。
  倘若說,福份真有“上好”與“次好”之分的話,那麼,馬利亞與馬大的角色也是隨時隨地可以替換的。昨天的“上好”不等於今天的“上好”;但今天的“次好”卻可以確定明天你必定得不到“上好”。從馬利亞與馬大的身上,這是我們應該看到的隨著悔改而來的“上好的福分”。
 
 
【默想2】
  主啊!祢的話語是多麼的奇妙--
  我從「那在後的將要在前」聯想到的「馬大與馬利亞」,
  竟然正好點出我認罪時所省察到的「靜心」這個重點!
 
  心靜自然涼,主祢所賜的安靜比冷水澡更教我身心舒暢喜悅,
  感謝祢,這個夏天我不必再買清涼的衣服了,
  願祢的道理常如活水注滿我心,使我如鹿渴慕祢的清溪,
  祢的恩言比我那瓶暫時遺失未見的White musk香水
  馨香何止千倍!阿門!
 
 
 
關於【馬大的靈命成長】:
 
 
「你們要互相款待,不發怨言。」彼前四:9
 
建立於 2010-09-05, 週日 00:00
作者 梁志恒執事
惡導遊鬧得滿城風雨,叫人為之氣結,不禁令人回想昔日政府宣傳優質服務時的金句:「今時今日咁既服務態度未夠㗎!」然而,這句說話卻令香港人的消費模式出現很大的變化:不論是對貨品的質素,還是服務員的態度,都多了很多合理和不合理的要求。因此埋怨、批評,此起彼落。香港少了和諧,多了紛爭。聖經如何囑咐我們不要發怨言呢?
以下是一段耳熟能詳的聖經故事,耶穌曾到馬大和馬利亞兩姊妹家中作客(路十:38-42),一個努力伺候耶穌,一個坐下慕道,但為何耶穌只稱讚馬利亞、而沒有讚賞馬大的付出呢?是因為馬大只顧工作而沒有坐下聽道嗎?是否聽道才得福,而勞碌卻得不着甚麼?
首先,我們必須知道,在猶太人的傳統中,非常重視接待(或款待)客旅,因為他們的先祖亞伯拉罕,曾在幔利橡樹不知不覺地接待了天使。馬大是大家姐,家中的管家,所以她理所當然地非常重視這次難得的接待。
能在耶穌腳前坐着聽祂的道,確是有福;能夠伺候耶穌,亦是一份福氣。馬大和馬利亞各有自己的選擇,沒有對錯之分。在馬大未作聲埋怨之前,耶穌同樣欣賞馬大殷勤服侍和馬利亞專心慕道,至少,耶穌並沒有吩咐馬大坐下,跟馬利亞一同聽道,更沒有否定馬大的付出和努力。其實,耶穌並非不知道馬大要作許多的事(41),況且在聖經記載中,耶穌也樂意接受別人的接待(太十:40-42;路十九:1-10等),亦教導我們要用愛心接待客旅(來十三:2)。
直至馬大在忙亂中發出怨言,就成為整個記載的轉捩點,分辨出誰的選擇得到那上好的福分。新漢語聖經譯本記着:「主對她說:『馬大,馬大,你為許多事憂心煩惱,但只有一件事是必需的(這句話在古抄本中有多種不同的寫法,包括:「只有幾件」、「必需的只有一件」、「必需的不多,或只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了最好的一份(原文指分出來的一份,而不是「福分」。耶穌可能用正在討論的飯食問題為比喻,指馬利亞選擇了最好的一份食物,就是祂的道。),是沒有人能從她那裏奪去的。』」(41-42)
耶穌溫柔地提醒馬大要小心自己的埋怨(耶穌呼喚着:「馬大,馬大」兩遍),免得她陷入罪的網羅,離開神的道。昔日,亞當的兒子該隱,不就是埋怨、發怒,忘記自己獻祭的心態,最後殺害弟弟亞伯嗎?(創四:1-8)所以,我們應當緊記,埋怨僭伏着仇恨,最後會生出罪來。
馬大沒有因耶穌的回應而傷心,選擇退出服侍的職份。這事以後,她再有機會伺候耶穌(約十二:2),仍為許多的事勞碌,但沒有心裏忙亂、埋怨。聖經兩次記載馬大的伺候,似是不單肯定她的忠心,並且讓我們看到她的改變,她學會了在忙碌中仍能與主接近,不被環境、心情、別人而失去心裏的平靜、安穩,專注和沒有埋怨地服侍耶穌。是的,因耶穌曾應許我們:「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太十一:28)
緊張、繁忙都是香港人的普遍狀況,能在這個生活環境下事奉神,殷勤、忠心地服侍教會,弟兄姊妹愛主的心,值得我們欣賞。然而,我們要學會尊重別人事奉的方式及取向,不要埋怨或批評別人事奉不夠好、不夠多、不夠快、不夠全面、不夠盡......
作為教會領袖,我們在鼓勵弟兄姊妹事奉的同時,亦需要去了解事奉人員的狀況、他們的需要、面對的困難、前路的掙扎、積壓的埋怨、心靈的壓力、與神的關係等,免得他們陷入馬大之前的境況,在事奉中帶着埋怨,款待時發出怨言。作為同工、執事,我們更需要教導他們學習神的話語,明白聖經的道理,實踐主耶穌的教導,陪伴他們一同走這條十架道路,牧養他們直至見主的面。
馬大和馬利亞都愛主的人,跟你和我一樣,都願意貼近主,服侍主的基督徒。但願主耶穌的話,進入我們的心,每天提醒我們,在行動上表達出來,以包容和體諒的心,各盡其職,彼此勉勵,彼此配搭,一同建立基督的身體。讓我們學習馬大和馬利亞,成為忠心又良善的好管家和饑渴慕義的基督徒,選擇並得到那上好的福分。阿們。
 
 
 
澄思淨慮

 
 
 
關於【喜樂的事奉】:
 
 
讓事奉成為快樂的事
作者:謝宏忠院長
2007-02-18
耶穌說:「那不可少的只有一件」;又說「要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意思是要我們選擇正確的優先次序,事奉才會成為快樂的事。
 
有位弟兄主日賴床,媽媽叫他,他不起床,且說:我不想去教會,因為教會的人都不喜歡我。媽媽第二次叫他,他還是說:我不想去教會,因為有許多弟兄姊妹在背後說我的壞話。最後一次,媽媽說再不起來就要遲到了!他在床上痛苦地說:為什麼一定要去?媽媽說:因為你是教會的牧師!
  誠如這則笑話所反映的,事奉不總是一件快樂的事。有些弟兄姐妹會對傳道人說:我很佩服你的事奉,卻不羨慕你的事奉。因為有些傳道人拼事奉,拼到愁眉苦臉、睡眠不足、毛病百出、失去喜樂。因此如何使事奉成為快樂的事,是每個基督徒都應當學習的。
 今天我們要透過耶穌對兩種事奉的評價,來學習如何讓事奉成為快樂的事。這兩種事奉是馬大的事奉和馬利亞的事奉。這兩種事奉都很重要,缺一不可。沒有馬大的事奉,眾人會餓死;沒有馬利亞的事奉,大家會累死。耶穌在此要教導我們的,不是事奉的對錯問題,而是事奉的次序問題。耶穌說:「那不可少的只有一件」;又說「要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意思是要我們選擇正確的優先次序,事奉才會成為快樂的事。
 我們要從三方面來思想,馬利亞安坐耶穌的腳前,對我們事奉的優先次序有何提醒。
一、 先關係後事工
1.與神的關係
 馬大因忙著服事主,而忽略了與主的關係,產生兩種副作用:第一、使事工成為我們的主。當我們把事工放在關係的前面,事工就成為我們的主。表面上我們是服事主,實際上是服事我們的事工。事工成了我們的神,事工叫我們做什麼,我們就做什麼。把事工放在關係前面,就好像一個人把馬車放在馬的前面。人走在前頭,不但要拖著馬車,還要拖著那匹馬,身心當然會俱疲。
 聖經中神所使用的人都看重與神的關係,勝於神所託付的事工。腓利在撒瑪利亞傳福音,行了許多神蹟奇事,事工大有果效,叫那地充滿歡喜快樂。但有一天,上帝傳簡訊給他,說我們應該走了。腓利就立刻離開繁榮興盛的事工,去到曠野,挨近一位衣索比亞太監的車駕,將福音傳給他。後來這位太監成為把福音傳入非洲的第一人。把神人關係放在事工之前,使我們願意隨時接受神的調遣,因祂是我們事工的主,有絕對的調度權;但是當事工成為我們的主時,神就很難調動我們。
 耶穌時常在清晨天未亮的時刻,到曠野禱告,親近天父,才開始一天的事工。雖然門徒因耶穌超人氣的表現,要留祂在迦百農當主任牧師,滿足那裡許多的需要。耶穌卻清楚明白神的帶領,毅然離開服事大有果效的迦百農,往加利利各城各鄉去傳講天國的福音。因此有人如此描述耶穌服事:耶穌總是從一個禱告的地方,到另一個禱告的地方,並且在兩地之間施行神蹟奇事。
 第二個副作用是,使我們成為事工的主。若我們把事工擺在第一位,我們就成為事工的主,像馬大一樣。她對耶穌說:「主啊,我的妹子留下我一個人伺候,?不在意嗎?請吩咐她來幫助我。」(v.40)「請吩咐」的原文沒有「請」的意思,而是命令的語氣。馬大口稱耶穌為主,卻吩咐主做事情,到底誰是主?一旦事工成為我們的主,我們就會吩咐主做這個做那個。
 2.與人的關係
 馬大忙於服事主,也忽略了與人的關係。她跟妹妹的關係變得非常緊張,如果她要數落馬利亞,想必可以罵出一籮筐的話。當我們忙碌到忽略了與人的關係時,會產生另一副作用,就是以律法主義的眼光論斷他人。律法主義的特徵是靠自己的力量服事神,很容易讓人以事奉的多寡和成就,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因此很容易在團隊裡產生事奉卡位戰,彼此相爭,使得事奉毫無喜樂,團隊也受虧損。
 美國馬鞍峰教會華里克牧師深知先關係後事工的秘訣,他們教會有許多事工團體,各個都服事得很快樂。每當有弟兄姊妹與他分享從神而來的感動,請求教會支援時,華理克牧師總會說:「感謝主!給你這麼美好的負擔。我相信神既然給你負擔,祂必定會供應你一切所需,教會無法在人力或財力給予額外的資助。」一開始這些人聽了都有點失望,但既然牧師說神必然會供應,他們就去尋找有共同負擔的人,一起禱告。禱告到他們跟神、跟人的關係都對了,才就開始推展事工,結果每樣事工都開花結果。有好的人際關係,才能享受事奉的喜樂。
二、 先安息後忙碌
1.心靈的安息
 馬大要接待耶穌和十二個門徒,非常忙碌。從打水為客人洗腳,到廚房裡準備飯食饗客,忙得團團轉。耶穌並沒有指責馬大的忙碌,而是指出她在忙碌中失去了心中的安息。忙碌不是罪,耶穌也曾經忙得沒時間吃飯;但若忙到使我們遠離神,那就是罪了。耶穌很忙,但祂沒有讓忙碌使祂遠離天父;相反的,祂越忙越多禱告。
 「馬大伺候的事多,心裡忙亂。」(v.40)「心裡忙亂」這個字的意思是,一個人完全被某事物所佔據,被這事物拖著跑,沒有安息。耶穌說:「馬大!馬大!你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v.41)「思慮煩擾」這個字是指一個人被拉往相反的方向。馬大被許多事物拉到相反的方向,失去安息。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產生思慮多、睡不安穩和耐性少、容易生氣的現象。情緒很容易失控或被激怒。耶穌提醒馬大:不要讓諸多事務纏身,以致失去心中的安息。對處在忙碌生活中的我們,是非常寶貴的提醒。
 但以理身為一國的行政首長,日理萬機,仍一天三次向神禱告。韓國趙鏞基牧師牧養七十多萬會眾,每天清晨三個小時親近主。他深信這三個小時在神面前的安息,能讓他不斷得力,往前奔跑,承擔牧養七十多萬人的繁重事務。
 有位牧師說:「即使是為耶穌所做的純潔事奉,也會變成拖累我們的重擔。」馬大服事主是純潔的事奉,但她心裡忙亂,使事奉成為她的重擔;這就是所謂「徒勞的恩膏」。這恩膏不是從神來,而是從人來的。在徒勞的恩膏膏抹下,事奉不會成為快樂的事,反而令人痛苦不堪。服事到後來,往往因事情太多,只想把事情趕緊做完,交差了事,而不是真正為神而做。
 有時服事神真的很忙、很累,但不要失去心中的安息。記得有一次在宣教大樓服事,從早上七點半直到下午兩點半,三堂講道之間都有人來找我禱告。連續七個小時都是站著,沒什麼休息,又沒有吃飯,整個人非常疲累。我求主加添力量,保守我的心仍得享安息。回到講員休息室,閉起眼睛,感謝主讓我有服事的機會。沒想到張開眼睛時,地上和身上竟然佈滿了銀粉。我心裡深受感動,主悅納我的服事,祂知道我為弟兄姊妹的禱告,不是交差了事而已。在敬畏中,一股甜蜜的安息漫溢在我心。
   2.身體的安息
 當然我們也要小心,不要接太多的服事,以致身體沒有足夠的休息,弄的筋疲力竭。有時候我們接了很多服事,卻不是神要我們做的。師母常對我說:「事奉無限,體力有限。」該做的事永遠做不完,我們要為主多作主工,也要為主保養身體,才不會使神的工受虧損。如果馬大的一生都如此忙碌,她的生命一定會提早結束,像現代人過勞死一樣。因此我們要懂得說不,如果有些事別人做得比我好,就要放手交給別人做。
 南非有一個經常遷徙的部落,不斷長途跋涉,日復一日地漂泊。一段時日後,他們會突然停下腳步,開始紮營,在那裡停留幾天。如果你好奇地問他們為何停駐?他們會告訴你:「我們需要休息幾天,好讓靈魂趕上我們。」這真是對現代人的當頭棒喝。忙碌的生活步調,不但使我們將神拋在腦後,也把人拋在一邊,甚至將自己的靈魂丟在後頭。我想這是為什麼神要設立安息日的原因吧!耶穌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太十一28、29)願我們每天都有一段時間,讓我們的靈魂可以歸回安息,恢復我們與神與人的關係,讓心靈和身體都得安息。
三、 先領受後行動
1.生命的領受
 「她有一個妹子,名叫馬利亞,在耶穌腳前坐著聽祂的道。」(v.39)安坐主前是「不可少的一件」,許多事都可以少,惟獨花時間與主同在,傾聽神的聲音不可少。守住每天的晨更,就能面對每天的生活,因神常在靈修的時候,對我們說話。不只是知識的領受,更是生命的領受,在神話語的光中看到自己生命的污點。
 有時我們在服事中,會覺得某人是我們眼中的刺,像馬大看馬利亞一樣。我們禱告求神把他挪走,團隊就可以省下不少力氣,事工也會進行得更順利。但神通常不先對付對方,而是要我們先看看自己的生命,有什麼要對付的。因為人對,事奉才對。
 有天晚上,我跟師母為某事大聲溝通後,就各自去睡。平常我們夫妻互動有一個原則,若有大聲溝通的情形,一定要先和好禱告才能去睡。但是那天我太累了,也覺得她沒道理、亂生氣,就不理她,逕自跑去睡覺。後來她也來睡,卻整夜翻來覆去,睡不安穩。隔天早上我像往常一樣靈修,神對我說話,光照我要珍惜妻子。我想起昨天對她說話的態度實在太不珍惜她了,神要我抓住機會,表達對她的愛和感謝。於是拿出紙筆,寫下讚賞她的話,並承認昨晚的態度得罪了她,請她原諒。結果那天真是何等喜樂!我們和好了!
   2.事奉的領受
 馬大和馬利亞的事奉都很重要,但真正的事奉不是我能夠為主做什麼,而是主要我為祂做什麼,這也是她們之間最大的差別。當耶穌帶著十二個門徒大駕光臨,馬大為盡地主之誼,忙進忙出的準備盛宴,款待貴客。但是客人遠道而來,其實最想跟主人聊聊天,談談話,即使是吃一碗牛肉麵也不會在意。因此真正的事奉必須常常問:到底耶穌要的是什麼?這是我的想法還是主的想法?馬利亞得著主的稱讚,因她知道耶穌要的是什麼。耶穌也給我們很好的示範,祂每次都是先領受父要祂做的,才去行動。祂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子憑著自己不能做什麼,惟有看見父所做的,子才能做。父所做的子也照樣做。」(約五19)
 同樣的,安提阿教會的同工先一起禁食禱告尋求主,得著聖靈的吩咐,才差派保羅和巴拿巴出去。保羅在領受馬其頓異象之前,想去亞西亞講道,被聖靈禁止。後來想去庇推尼,又被聖靈禁止。直等到馬其頓異象的出現,才帶領他進入歐洲。
 先領受再行動,必會看到神的工作。上週我帶領神學院福音隊去伸港短宣。有天晚上我們採用健康講座的方式來辦佈道會。因伸港地區深受偶像權勢的轄制,人心剛硬,不易信主;我在聚會前禁食禱告,求主恩待來參加的人。神讓我看到祂的榮耀充滿在伸港靈糧堂,又看到一個耳朵帶著助聽器。我心想大概神要在佈道會上醫治耳朵重聽的人。禱告完,走入教會,有一位八十歲左右的老媽媽來找我,她是慕道友,說已邀請罹患食道癌的老公來聽健康講座,但老公因化療身體虛弱,且有重聽,無法前來。我就去她家為她先生禱告,結果他的耳朵真的能聽見了。這位老媽媽非常興奮。我回到教會主持健康講座,提到會前神如何醫治老媽媽先生的耳朵。這時突然有一位未信主的老媽媽衝到台前,要我為她的重聽禱告。我先請會眾齊聲開口為她禱告,再為她按手禱告,她的耳朵果真聽見了。全場都歸榮耀給神!哈利路亞!先領受後行動,使我們的事奉大有果效,神得著榮耀,我們得著喜樂!
 最後我們將今天的內容用三個R做歸納總結:
 1.Relation (關係):先關係後事工。在事奉中將與神、與人的關係擺第一,事奉才會快樂。
 2.Rest (安息):先安息後忙碌。在事奉中先歸回安息,讓靈魂趕上我們,事奉才會快樂。
 3.Receive (領受):要先領受後行動。在事奉中領受神的話語,除去生命的污點,經歷神的大能,事奉才會快樂。
 馬大為許多事思慮煩擾,但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事奉要成為快樂的事,是一種意志的選擇,而不是天生自然會發生的事。事實上,馬利亞為這個選擇付出了三個代價。首先,她打破傳統。馬利亞要安坐主前並不容易,按猶太人的傳統,一個女人不應該出現在一群男士中聽拉比講道。馬利亞要安坐主前,必須忍受那些男士異樣的眼光。其次,她不畏人言。她必須承受別人對她的誤會和姊姊對她的指責。最後,她抓住機會。因為耶穌不是每天都到伯大尼的家裡作客。也許在個性上,馬利亞較容易安坐主前;但在環境上,她卻須克服重重困難;馬大也有她的難處,在個性上較難安靜下來,比一般人要花更多的努力,才能安坐主前。
 但是不管環境怎樣艱難,個性如何不同,每個人都須付出代價,選擇那上好的福份。與其說用自由意志作出選擇,是個性問題,不如說是靈性問題。如果我們想讓事奉成為快樂的事,一定要作出明智的抉擇。你預備好了嗎?快樂的事奉正在前頭等著你!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202467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馬大|路加|馬太

留言共 0 篇留言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喜歡★ClaireClaret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轉】醜,不是追不到女朋... 後一篇:多事之夜...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tyu15826大家
蓋婭薔薇—亞獸之戰已更新,戰勝086後,眾人開始聯邦軍進行談判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16:20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