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要介紹的M8斯科特是閃擊戰製作小組替美軍新增的自走榴彈砲,
它是使用M5斯圖亞特的底盤加上開放式的砲台
並且搭載M2榴彈砲(遊戲中使用),後期換成M3榴彈砲
以自走榴彈砲標準來說它的裝甲太過薄弱,算是105雪曼出場前的過渡車輛,
不過到1944年1月時它已經生產了1778輛
此外還有一款算是延生型的M8A1自走榴彈砲(見下圖)
它使用的是M5A1底盤和開放式的砲塔,並且搭載M3榴彈砲,
不難發現M2和M3這兩門榴彈砲的差別,M2看起來比較短,
而且在前面還有安裝一個外部的套筒,M3則反之,
不過這兩種火砲可以互換
接下來又到了「第一師時間」這次要為各位介紹的是騎兵第一師(1st Cavalry Division )
該師建軍的歷史可追碩到1855年,當時隸屬於第2騎兵旅,
在那個機關槍和自動武器還沒盛行的年代,使用騎兵作戰是很正常的事,
我們所知道卡賓槍最早就是被當作騎兵步槍來使用,
到了1921年才慢慢的獨立出來,不過這並不是個好的開始,
因為一戰之後的美軍幾乎都遭受到縮減的命運,
加上騎兵第一師之前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戰果,自然被消減到只有象徵性的狀態,
而且甚至一度惡化到連訓練的牧場都沒有,他們並沒有因此氣餒,
不但找到可以演習的場地,還能夠保有一定的作戰能力,
也向軍方爭取到作為實驗裝甲車的部隊而被保存下來,
但是到了1943年2月28日第一騎兵師還是不得不放棄了陪伴他們長久以來的馬匹,
轉變成一般的步兵師,不過還是有留下一支騎兵排作為象徵性的部隊,
二戰爆發之後第一騎兵師奉指示來到澳洲的昆士蘭進行訓練,
同年7月轉移到新幾內亞,之後便跟著美軍展開反攻行動,
在1943年2月開始攻擊金鐘群島,並且取得Momote機場,
但比起陸戰隊他們遇到的反擊不算太大,
於是3月底就被送到附近的島嶼兵參與泰伊雷島戰役作準備,
直到1945年他們已經推進到雷伊泰島的西岸便開始進攻呂宋島,
不過以當時看來日軍已經是強弩之末,而且騎兵第一師還協同其他三個師一同進攻,
所以很容易就完成目的,並在該島上負責警衛和掃蕩的任務,
並在1945年9月2日抵達橫濱,六天之後到達東京成為二戰日本投降後美軍第一個抵達的部隊,
後來韓戰爆發在日本駐守的騎兵第一師馬上被派到韓國去支援,
在那之前該師一直都是前鋒部隊,
沒想到在雲山這個地方他們隸屬的第八騎兵團(見下圖)
被共軍第116師打的潰不成軍,之前建立下來的功勞似乎完全被抹滅,
不但被陸軍和海軍陸戰隊拿他們臂章上的馬做為取笑的對象,
共軍更是不得了宣稱自己打敗了美軍的王牌師,
PS:不過看了一下該師在二戰的戰績其實也還好
![]()
甚至以為陸戰第一師也跟著玩完了
![]()
不過事實是騎兵第一師的先鋒地位被陸戰第一師取代,從此淡出韓戰的舞台,
但這種恥辱並沒有跟著他們太久,後來越戰爆發該師重新編組,
從傳統的步兵師變成空中突擊師,重建後第一場戰役就是在德浪河谷,
當時隸屬於該師的第七騎兵團(見下圖)
率領三個營的兵力對上2000名的北越正規軍,並成功的阻止北越將南越分割的計畫,
後來這段故事不但被寫成小說還被拍成電影勇士們(劇照見下圖)
沒錯就是那個用尿尿冷卻機槍的美國英雄片
![]()
之後騎兵第一師就一直走老運,再也不是那個被取笑的部隊了,
在北越的新年攻勢中跟陸戰隊還有101師一同參與順化戰役,
並且參與拯救溪山基地的飛馬行動,最後在1942年7月29日才將所有人陸續撤回,
只留下第七騎兵團在越南駐守兩個月才完全撤離,
所以說現在的騎兵第一師已經早已易名為第一空中突擊師(1st Air Cavalry Division)
除了原本的空中突擊武力,更得到火力強大的裝甲部隊,
該師在兩次波灣戰爭和阿富汗戰爭都有都有戰績,
自此該師才真的算是一隻真正的「王牌師」
M8斯科特自走榴彈砲(熱鍵:無)
武裝:M2 75mm 榴彈砲X1、M2白朗寧機槍X1
製造條件:調車廠+補給場(坦克連隊專屬)
遊戲說明:M8斯科特75mm自走榴彈砲,在M5斯圖亞特輕型坦克底盤上改裝敞開式砲塔,
換裝一門75mm榴彈砲,由於配備了陀螺式火砲穩定器,可以在行進時也能精確命中目標,
用來對付步兵單位很有效,不過要注意遠距離的反坦克武器,
因為它的裝甲實在不厚,而且油料需求也很大,
又沒有技能可以減免,對付碉堡可說是差強人意,
另外搭載的M2白朗寧機槍應該是只有步兵單位在後方時才會使用,
不過在遊戲中是裝飾用的!!!最多只能有兩台在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