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64 GP

[達人專欄] 美軍與中情局的穆斯林

作者:فريد - 笨笨魚│2013-07-29 07:20:40│巴幣:232│人氣:6975
美國退伍將軍克林‧鮑威爾(Colin Powell),表示他如何看待卡利姆‧拉夏德‧蘇丹‧可汗(Kareem Rashad Sultan Khan),一名在伊拉克陣亡的美軍穆斯林。

美軍下士卡利姆‧拉夏德‧蘇丹‧可汗之墓,2007年8月,卡利姆在伊拉克的巴古拜(بعقوبة),因車輛誤觸炸彈,而與五名同僚一同陣亡。卡利姆的從軍,最初是因在14歲時,受到911事件刺激,他希望證實,不是所有穆斯林都是激進份子,也希望證實,穆斯林一樣可以為美國犧牲(資料來源:阿靈頓公墓官網)

悼念者置於卡利姆墓前之悼念卡片,其中阿文銘文部份意為「讚美阿拉,全世界的主」(الحمد لله رب العالمين)

根據美國國土安全部報告,在2001至2011年間,至少有6024名穆斯林曾在美軍軍中服役,其中14名在伊拉克戰爭中陣亡。


美軍上尉胡馬雍‧薩吉布‧穆阿扎姆‧可汗(Humayun Saqib Muazzam Khan)之墓。2004年七月八日,胡馬雍在駐守伊拉克營地時,看到有計程車駛近,便要同僚"小心危險"而徑自上前盤問,遭汽車炸彈炸死,沒有其他美軍於該起爆炸中死亡。(資料來源:阿靈頓公墓官網)

舉行胡馬雍葬禮之美軍兵士與伊斯蘭教士

胡馬雍在世時之照片,他是出生在阿聯的巴基斯坦人,在兩歲時移民美國,他的同僚與上司,都表揚其在戰場上的誠實與勇氣,並能對壓力幽默以對。胡馬雍的父親齊茲爾‧可汗(Khizr Khan)表示,他的兒子總是對伊拉克人說:「我們是來幫助你們的,不是來傷害你們的。」


美軍上士艾伊曼‧阿布都拉赫曼‧塔哈(Ayman Abdelrahman Taha)之墓。艾伊曼在生前相信「伊斯蘭的訊息十分簡單...就是相信神與做好事。」這也是為何即便艾伊曼有著柏克萊加州大學(UC Berkeley)的經濟碩士學位,仍離開家人前往伊拉克,他相信自己對阿拉伯語言與文化的知識,能讓他做出好的改變。2005年12月30日,艾伊曼於銷燬敵軍軍火時,因意外爆炸身亡。他身後留下了八個月大的女兒,索米爾(Sommer)(資料來源:阿靈頓公墓官網)

艾伊曼生前照片,艾伊曼於1974年出生在蘇丹,孩童時期即移居美國,能說阿英西葡四種語言。他的語言與文化知識讓他得以簽署加入美軍特種部隊。根據他父親回憶,他相當愛國,並相信這是"神給他的使命",他相信自己當時在"幫助中東走出歷史瓶頸"。


美國海軍陸戰隊上士肯達爾‧戴曼‧瓦特士貝(Kendall Damon Waters-Bey),葬於葛瑞森森林的榮民公墓(Garrison Forest Veterans Cemetery)。肯達爾是出生在美國的改宗穆斯林,曾參與第一次波灣戰爭,他從軍以撫養家計,於2003年在直昇機空難中身亡。(來源:Find A Grave)

肯達爾身後留下了十歲的孩子肯尼斯‧瓦特士貝(Kenneth Watersbey)


  
美軍下士奧米阿德‧侯賽因‧雷扎伊(Omead Hossein Razani) ,奧米阿德的興趣是醫學與健身,他期望在大學前能有更多獨立的社會經驗,而自願從軍,在他役滿一個月前,他的部隊被調往伊拉克,他也被迫延長役期。他於戰場上醫療友軍時,頭部遭敵軍子彈貫穿,而死於伊拉克的哈班尼亞(الحبانية),年僅十九歲。


在中情局,一名改宗穆斯林主導反恐作戰

中情局每一次無人機在巴基斯坦轟炸,所產生的每一堵煙塵,都可被追溯至中情局在維吉尼亞州蘭利(Langley)中心近郊,一名佇立於庭院中的消瘦男子。

這名尼古丁成癮的男子已經五十多歲,臉上留著鬍渣,並穿著近似儐葬業者的黑色西裝。在過去六年來,一直擔任中情局反恐中心負責人的他,真真實實的扮演了蓋達成員的送葬角色。

這名化名羅傑(Roger)男子,可能是華府最重要,卻又最不顯眼的國安幹部。他是美國無人機作戰與獵殺賓拉登計劃的主要策劃。在許多層面上來說,歐巴馬政府之所以擁戴鎖定性擊殺(targeted killing),作為反恐行動的核心活動,他才是幕後的主要推手。

羅傑的同事認為他本身就是種種矛盾的集合。他是一名在面對繁重工作時,就會不斷抽煙的嚴重煙癮者。他有著惡名昭彰的壞脾氣,但卻能讓上司與屬下仍支持他的勝任。他主持的行動,殺害了上千名穆斯林,也激怒了上百萬的穆斯林,但他本身就是一名改宗的穆斯林。

由於美國政府不允許獨立審查,無人機在巴基斯坦所造成的平民死傷變得頗具爭議。美國的彭博新聞社(Bloomberg L.P.)宣稱,無人機所殺害之民兵與平民比為130:3,英國新聞調查局(TBIJ)則表示,無人機所造成之死傷有至少五分之一是平民並條列出遭無人機殺害的孩童名單。哥倫比亞法學院(Columbia Law School)人權研究中心則指出,無人機殺害者有98%是平民

就連羅傑的支持者,也不會把他形容成一個受歡迎的人物。相反的,他們讚賞羅傑的工作才能、對敵人的廣博了解,以及永不疲累的工作熱忱。

前中情局高層,當初負責監督反恐中心負責人的幹部表示:「要描述他,我所能用最好的形容詞應該是"暴躁"。但他的經驗,以及與眾人的合作關係,讓他變得幾乎無可取代。」

而不滿羅傑的人,對他的負面評價相當一致。一名跟中情局合作的前軍方幹部表示:「他根本是座火山,完全不適合與人共事。」這名軍官,就跟其他認識羅傑的人一樣,只願意匿名發言,因為這名反恐中心負責人的身份仍未公開。


跟多數躍居高層,就解除秘密身份的情報官員不同,身居反恐中心負責人的羅傑,身份至今仍高度保密。也因此在擊殺賓拉登行動中,羅傑並未出現在這張白宮戰情室(White House Situation Room)的照片中,而是在維吉尼亞的中情局總部。

不論羅傑的管理風格多有爭議,大家仍一致認同有兩個詞能形成他:"重要"而"持久"。

羅傑已經歷過兩屆總統、四任中情局局長與四名國家情報總監(DNI),在美國國安最高層中,只有911前成為聯邦調查局(FBI)局長的羅伯特‧米勒(Robert S. Mueller III),在職比他長久。

不論在職或退休的中情局幹部都表示,羅傑的長久在職是相當卓越而不凡的,因為反恐中心負責人,是中情局最有壓力且最令人疲憊的工作之一:同時管理上千人、監督數十個海外任務,並決定要不要殺害哪些人─且知道若美國本土被攻擊,自己將會是頭幾個被怪罪的人。

羅傑之前的反恐中心負責人,包括考夫‧布萊克(Cofer Black)與羅伯特‧加尼爾(Robert Grenier),都在三年內離職。雖然謠傳羅傑會在這幾週被調職,或甚至退休,但羅傑上任以來,每年都有這樣的謠言。

中情局拒絕評論羅傑的狀況,也拒絕提供關於他的情報,羅傑本人也一再的拒絕訪問。應中情局要求,華盛頓郵報同意不去公開羅傑的真名、真實身份,或是確切年齡,此乃因中情局幹部擔心其人身安全。僅管多數躍居高層的中情局幹部,都解除了秘密身份,羅傑的身份至今仍未公開。

出生在維吉尼亞州的郊區,羅傑一家在兩代以來,已有數人在中情局工作。

羅傑在1979年,進入維吉尼亞南部的訓練中心,也就是著名的"CIA農場"(The Farm)時,他絲毫未表現出他未來會有的成就。一名與他一同受訓的同事,回憶道羅傑的表現低於平均,還被教官帶出去,警告他需要進步。

維吉尼亞州約克郡(York County)的實驗性武裝部隊訓練中心(AFETA),長久以來被懷疑是中情局幹員的培訓中心,而以"CIA農場"聞名,但美國政府並未曾承認這些揣測,也並未開放營地

羅傑第一項海外任務是在非洲,一個有失能政府與血腥部落戰爭,同時又欠缺上級介入的地方,在這種地方的經驗,被證實在911以後的時代極為有用。許多中情局最有成就的反恐幹員,包括考夫‧布萊克與理察‧布利(Richard Blee),都在非洲初出茅廬。

一名羅傑在非洲工作的同事表示:「那裡真是一片混亂,你需要瞭解整個混亂的情況,並且在心理上還要能夠應對」他還說羅傑發展出了"對叛軍、部落政治與戰爭的廣泛了解─也完成了上百份情資報告"。

羅傑娶了一位他在海外認識的穆斯林女性,並在最後促使他歸依伊斯蘭。羅傑不避諱與同事提及他的宗教信仰,但在表面上他似乎不會恪守教義,他的辦公室中沒有禮拜用的地毯,但他卻常常拿著一串伊斯蘭教的念珠。

伊斯蘭教的念珠(سبحة),通常是在需多次重複朗誦相同宗教詞彙時,用來計數的,其念珠數為對應真主阿拉的九十九種形象(أسماء الله الحسنى),而多為三十三顆或九十九

911事件後,羅傑並非第一批被佈署去應對的中情局幹員,他從未涉入中情局的"黑牢"(black sites),也就是恐怖主義疑犯被長期羈押,並被以殘酷的方式進行審問的地方。

但幾年後,他被賦予了一系列的重要職位,包括反恐中心行動總監,開羅分局局長,以及伊拉克戰爭高峰期間的巴格達最高幹部。

在職期間,他與若干高層相衝突,包括大衛‧霍威爾‧裴卓斯(David H. Petraeus),美軍在伊拉克與阿富汗的指揮官,裴卓斯有時會反對羅傑,認為他的判斷過度悲觀。但其他中情局幹部表示,在裴卓斯轉任中情局局長後,兩人仍被迫去化解歧異。

裴卓斯向華盛頓郵報表示:「中情局中,沒有其他幹員,比羅傑更持久不懈去投入並集中在對蓋達組織的作戰上。

在2006年,中情局對蓋達的作戰正在崩解,軍事與情資資源都被撥給伊拉克、中情局黑牢的地點被外洩,而刑求的指控,也迫使中情局去中止自己的羈押與審問計劃。同時,巴基斯坦政府與部落領袖的和談,也賦予了蓋達重整的機會。當年二月,時任反恐中心負責人的羅伯特‧加尼爾遭到撤職,上級說想要"更能切中扼要"的人,羅傑遂走馬上任。
  
羅傑前任的反恐中心負責人,羅伯特‧加尼爾接受半島電視台訪問

在風格上,羅傑與加尼爾是恰恰相反的:加尼爾在他的辦公室中,以華麗的裝飾,放置他的匾額與肖像在辦公室牆上;而羅傑則是掩滅一切他存在的證據。根據他之前的同事表示,有次,有人交給他一張描繪他的街頭素描,他把他折成兩半,並且丟棄,說著「我不喜歡有我自己的圖像。」

辦公室另一個重大的改變,在於多了個收納床(hideaway bed)。

從一開始,羅傑就似乎完全投入工作之中─在日出前就到工作場所,閱讀海外來的情資,並一直待到晚上,如果他當天有回家的話。一度矮胖的他現在顯得瘦如枯槁,他雖然大概在十年前就戒煙了,但現在他的舊習慣又完完全全的回來了。

羅傑可以殘忍的不斷咒罵他的屬下,對行動作出極為嚴密的控管,甚至連微不足道的細節,也能造成他的疑慮。他會嚴責那些年輕幹部差勁的分析報告,「這是我看過最爛的情資分析」,是他對這種報告最常見的回應。

羅傑長年任內中,他最大錯誤被認為發生在2009年十二月,阿富汗的霍斯特(خوست)。當時,一名來自約旦的雙面諜,未被經過詳查,就被邀往當地的中情局基地。其中一名遇害者,珍妮佛‧馬休斯(Jennifer Matthews)是名傑出的情資分析員與羅傑的得意門生,也因此馬休斯在欠缺海外經驗的情況下,就被羅傑任命為該基地負責人,此點真正突顯的整個問題所在。

羅傑與霍斯特爆炸案之關聯,以及他糟糕的對人態度,讓他錯過了多次的晉升機會,他也因此與國家秘密服務處(National Clandestine Service)處長一職擦身而過,這個職位要負責所有中情局的海外任務。

霍斯特爆炸案發生地點,在該爆炸案中,有五名中情局幹部、兩名黑水國際(Xe Services)員工,一名約旦情報官員與一名阿富汗維安人員身亡,其中的約旦情報官員還是約旦國王阿布都拉二世(عبد الله الثاني)的表兄弟,這起案件也首次公開揭露了約旦與美國情報部門緊密的合作關係。
在霍斯特爆炸案中死亡的約旦情報官員暨王室遠親,名為夏利夫‧阿里‧本‧扎伊德(الشريف علي بن زيد),圖為約旦皇家衛隊,在喪禮上抬著扎伊德的棺材

然而,在職或前任情報幹部都表示,在
羅傑任職期間,蓋達在阿富汗快速崩解,賓拉登也遭殺害,這樣的時間重疊絕非巧合。

在2006年六月,麥克‧海登(Michael Hayden) 成為中情局局長時,羅傑就開始籌劃擴大無人機作戰。有好幾個月,羅傑都不斷在會議中,向海登表示,攻擊間歇只會讓蓋達復原,而無法消除其威脅。

其他參與會議的同僚表示:「他相當堅持。」羅傑宣稱,中情局需要以"蓋達來不及承受的態勢"來進行無人機作戰,並表示如果我們又遭攻擊,我們將無法解釋我們的沒無所行動。」

差不多同一時間,中情局發動無人機攻擊前,不再通知巴基斯坦,而整個作戰策略也開始調整方向。無人機攻擊從2006年的三次,增加到2008年的三十五次、2009年的次,最終到2010年高峰的一百一十七次,隨後才又逐漸下降。

這些累積性的攻擊,進一步瓦解了蓋達在南亞的勢力,而反恐中心最終,也追蹤到了賓拉登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ایبٹ آباد)的藏匿處。

為保持秘密身份,獵殺賓拉登時,羅傑並未在白宮戰情室,而是在中情局總部中,勉強壓抑住自己的興奮情緒

儘管大家是如此關注,羅傑任內此一如此"重要"的行動。他的前任同僚表示:「他相信這不是靠殺戮就能解決的戰爭。對他來說,戰爭仍沒有要終止的跡象。」

知道賓拉登被擊斃後,羅傑走向室外,抽起煙來。

مع السلام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210476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留言共 13 篇留言

曉開
我只希望美國那些煽動民族和宗教紛爭的人都受審判,
因為他們會刻意壓制文中這種理性的態度,
並且讓原本很多單純的人變成幫兇,甚至殺人兇手

07-29 08:04

路西法
只能說真是收穫良多

07-29 08:06

馴龍高手尹志平
長見識了,謝謝大大

07-29 08:43

糖份多寡
美國人一直在塑造穆斯林的恐怖形象
派了多少軍隊去中東
說起來穆斯林中也有那樣的壞人組織
有些真的是以恐怖行動來宣言聖戰思維
那些人才是穆斯林中的偏激分子

07-29 08:46

ahjer
攻擊美國的是反社會主義分子 不是穆斯林

07-29 09:35

城戶沙織
我的名字是可汗 我不是恐怖份子

07-29 21:26

不死人
這是美國和俄羅斯當初在中東所開始的必要之惡,也是兩伊戰爭,以阿戰爭之後所留下的遺毒,當初的反抗軍,現在的恐怖份子,究竟是誰棄誰而去?究竟是誰給了誰可逞之機?這要怪,就怪一群當地富起來的權勢者,以及自以為能在當地局勢彼此鉗制下,能獲得利益的人們,這很陰謀論嗎?不,只是很荒謬,卻又是再真實不過了……

07-30 06:42

不死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大義!我看過這句話……

但沒人理解或接受彼此,一切都是放屁!

07-30 06:45

幻影.風
看到在美軍服役的穆斯林這樣的故事
突然想到當年在歐陸戰場的日裔美國人

07-30 21:25

肉圓
反社會主義者未必會攻擊美國 但穆思林是政教合一的 唯有穆斯林 才會攻擊美國 畢竟美國人向來視穆斯林為異教 穆斯林的教義又視耶穌為過去式...老美也超喜歡拿穆斯林當笑話 又喜歡去干預人家政治...也難怪人家會不爽去炸他家了

07-31 05:28

فريد - 笨笨魚
一、確實有許多支持政教合一的穆斯林,但那還遠不能代表全部穆斯林,最明顯的是埃及與土耳其的反政府示威,大部分反政教政黨示威者也是穆斯林,你可參考前幾篇文章中的"2013伊斯蘭齋月圖片集",有反政教政黨示威者進行齋戒的圖片。

二、唯有穆斯林才會攻擊美國也是錯的,根據FBI統計,1980-2005年間,美國本土的恐怖攻擊只有6%是由穆斯林犯下,但這6%很容易成為媒體焦點,可參考我先前的文章"波士頓爆炸案的無形受害者"。容易成為新聞頭條完全不代表只有穆斯林才會攻擊美國,而且這樣的比例只佔穆斯林十六億總人口很小的一部份。
http://www.loonwatch.com/2010/01/not-all-terrorists-are-muslims/

三、穆斯林的教義視耶穌為過去式,沒有人會單純因宗教因素就開戰的,這點可研究十字軍東征前,在中東地區仍普遍存在的基督徒,十字軍進攻安提阿(Antioch)時,安提阿多數人口是基督徒的。還沒看過背後完全沒有社會、政治或經濟利益所驅使的"宗教衝突"。
http://www.amazon.com/dp/B00156AW8S07-31 07:11
肉圓
穆斯林是有分派系的 縱然一人罪行並非能代表全部穆斯林 但穆斯林對美國本土的潛在危險是存在的 從美國刻意扶持埃及親美政權及支持以色列建國 吸引穆斯林注意 都是刻意分化穆斯林力量及降低本土遭受威脅可能的手段

穆斯林可能因為派系不同 其約束項目也有些出入 可蘭經與法律結合 造成的意見分支是可理解的 但穆斯林的教義 只有一條 是未曾變過的 以戰止戰 也就是所謂聖戰


單純宗教因素開戰....宗教向來都不是開戰理由 但卻是個盾牌 拿十字軍做例子個人感覺真不是很恰當.....十字軍假宗教之名 血洗了無數小鎮 只為了個人利益....

07-31 11:57

فريد - 笨笨魚
你說的大部份能接受,只有一點除外"但穆斯林的教義 只有一條 是未曾變過的 以戰止戰 也就是所謂聖戰 "

這點我相信你是有誤會的,我認識的穆斯林中應該沒人能接受的,可參看我之前的文章"西方扭曲的"聖戰"─重新認識伊斯蘭教的吉哈德(جهاد)"
http://home.gamer.com.tw/creationDetail.php?sn=204937

但這點我可以順著你的論點講下去,就是現在大部份穆斯林雖不會拿吉哈德去做暴力性的詮釋,但正如你所言,美國在中東政策上所得罪的人,正拿著宗教當盾牌,用暴力去詮釋吉哈德,去號召同僚反擊。

但同一時間,你可以看到他們的舉動,同時在傷害,所有住在其他國家的穆斯林。07-31 12:29
刀劍冷眼看莫名
願軍魂安息

08-08 15:23

Lowe
他們不分宗教及種族,都為了全世界民主及自由的人付出了自己生命。

02-21 13:28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64喜歡★feebas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伊斯蘭教義是如何看待強暴... 後一篇:[達人專欄] 塔利斑與教...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