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生活淺談➤容易沉迷遊戲卻不易沉迷學習的原因!?淺談「內在動機」

Azer_ | 2022-03-17 15:18:26 | 巴幣 9938 | 人氣 2090

(圖/Shutterstock

心理學家馬克·萊珀(Mark R. Lepper)為了探討 3 ~ 5 歲是否會因為外在動機的影響,而導致原先的內在動機有所減少。做了有名的「繪畫實驗」。

實驗中,他們觀察學齡前兒童,測量幼兒們花多少時間畫畫,並將他們分成三個組別:

預期獎勵組:
在開始前就被告知繪畫完會有獎勵。

非預期獎勵組:
開始前並未告知有獎勵,屬意外獲得獎勵。

沒有獎勵組:
畫完是沒有獎勵的。

結束實驗後的數週後,再請幼兒畫畫,並再次計算他們的繪畫時間。結果發現,「預期獎勵組」的幼兒畫畫的時間比第一次實驗的時間還要少很多,而另外兩組則沒發生太大改變。

*2022/05/16

當實驗團隊進一步詢問「預期獎勵組」的兒童為什麼以前常畫畫而現在較少畫畫?兒童則回答:「以前是想得到獎品,所以才常畫畫。」

因「原先執行的動力來源」被「外在獎勵」所取代的現象,被稱為「過度辯證效應(Overjustification Effect


「天賦與熱情的交集,就是內在動機所在。」
-亞里斯多德


什麼是「動機」?

(圖/Shutterstock

「動機」。顧名思義,是促使人朝向特定目標前進的驅動力,而動機也會因為過程的改變而隨之增加或降低其驅動力。簡單來說,只要你想做,而你真的這麼做了,那這份理由就是構成動機的條件。

有些人為了生存、為了被認同、有些人為了名聲、為了自我追尋...促成動機的理由百百種,因為外在環境、家庭因素、學習經驗等不同產生誘因,而產生行動的誘因又可以分成:為了外在獎勵而行動的「外在動機」、以及因為事物本身而從事行動的「內在動機」。

「內在動機」指的是對事物本身的興趣而帶來的動機。換句話說,就是為了做而做。
 ◆ 為了挑戰自我而攀岩
 ◆ 自得其樂者
  因知識的興趣從事研讀,非死背取得成績

「外在動機」則相反,指的是為了事物本身以外的誘因而進行活動。
  進行賭博是為了贏錢
  成績差會被懲罰而努力讀書
  為了不被罰錢而遵守法律

(圖/Shutterstock

雖然內在動機有可能與外在動機複數存在,但通常會存在著從屬關係,即目標為主、獎勵為輔等情況。隨著主要動機的轉換,有可能會失去或加強進行活動的動機。如上面所提到的「繪畫實驗」,原先幼兒是因為喜歡繪畫而畫圖,但因為獎勵方案的出現,導致幼兒們從原先繪畫的內在動機,轉移成尋求獎勵而繪畫的外在動機。

而研究顯示,內在動機為主要動機的人,會更願意為了進行這項活動而提升自己的能力;而外在動機為主要動機的人,因為想要取得獎勵而更可能選擇投機,試圖迴避事物本身。
  為了不被罰錢而遵守法律,四下無人時就會選擇闖紅燈。
  寫作是為了提升自我,因為實力增長而獲得成就肯定。
  想要獲得稀有遊戲道具,使用作弊程式。

理論上,給予獎勵應該是一種鼓勵效益,激勵並增強它進行活動的契機,但透過「過度辯證效應」的觀察結果卻並非如此,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容易沉迷於遊戲卻不會沉迷於學習?

(圖/Shutterstock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兒時聽過這幾句話:

「要是你讀書有玩遊戲這麼厲害就好了。」
「如果能靠打電動賺錢就可以不用讀書。」
「那麼喜歡打電動,那去拿個第一名啊。」

長大後認真回顧這幾句話就能隱約察覺,語句之中有著許多邏輯謬誤,卻仍足夠對還沒有自主思考能力的小孩造成傷害。玩遊戲與讀書,雖然在本質上皆為一種「活動」,但提供的獎勵與觸發的動機可是有著天壤之別呀!

大多數人的學校生涯,皆是在「被迫學習」中度過的,學校塑造了排名、懲罰、將來等誘因,迫使學生們追求外在獎勵,導致無法真正享受學習的歡愉。為了考好大學才讀書、為不被懲罰而求及格、鄰居小明成績那麼好,為什麼你不好好效仿?

(圖/Shutterstock

與被迫學習相比起來,遊戲可就自由的多了。好玩的遊戲也必定是因為其機制有趣,並不是其獎勵有多麼豐厚、根據挑戰難度獲得道具激勵玩家繼續遊玩遊戲、不喜歡的遊戲可以隨時停,不需要受人擺布

沉浸在舒適的獎勵環境、進入神馳狀態的心流渠道中、合理的機制給予回饋勉勵。透過遊戲設計師的精密設計,讓你打從心裡認為你是深愛著這款遊戲的。乍看之下,確實遊戲的吸引力就是比學習來的大。

但是,如果將兩者的立場調換呢?

如果每天被迫遊玩同一款遊戲,好比工作一般、最後一名被責罵、時不時與別人比較、整天生活在恐懼與責罵之中。這樣的你,還會深愛著這款遊戲嗎?


獎勵與目標的權衡

(圖/Shutterstock

事實上,「過度辯證效應」的研究並非反對「獎勵」的給予,而是反對給予「不合理」的誘因。例如在考試中加入一些不合理的外在動機,如排名、分數、懲罰註1。這麼一來就會模糊學生原先吸收課程知識的本意,過度重視外在動機將會忽略原先的內在動機,不只損害對事物的熱情,也損害對個人的喜好傾向。

因此,掌握獎勵的標準相當重要,不適當的外在獎勵會導致內在動機被覆蓋,必須讓內在動機始終處於上風,讓個體更相信獲得獎勵是因為自我實力的提升,而非獎勵誘導執行的結果。

舉例來說,小孩將繪畫展示給父母看,給予口頭肯定、將繪畫放置展示櫃,針對小孩的繪畫行為作出表現回饋,就屬於合理的獎勵範圍;但是給予金錢、糖果就屬於不合理的獎勵,因為繪畫的行為本身與金錢和糖果並無直接關係,如果讓孩子養成「繪畫=金錢」的習慣,那麼這項興趣的目標就會漸漸失焦,變成因外在獎勵而行動的繪畫行為。

註1:補充一下,我認為排名與分數本身並非不合理的外在動機,提供排名與分數能夠更方便學生檢視自我;問題是在於有些人迫使學生過分在乎其意義,而導致失去原良善意義,才會演變成不合理的外在動機。

如何培養內在動機?

(圖/Shutterstock

這裡筆者想分享自己的個人經驗。

我在國高中時期相當內向,活在電腦世界中,如果沒有必要就不進行對話,出自於是否必要而決定後續動作,也因為這樣的壞習慣,導致在進入職場工作時的溝通困難。後來為了想要能好好跟他人交流,我幫自己設計一道的小實驗,試圖改善我的內向態度:走在路上時,只要有想到,就打開手機隨便找一個附近的地點,詢問附近的路人或店家該地點該怎麼走。

嘗試個幾次之後,再逐步放大談話的程度,如寒暄幾句、肢體動作、修正態度等。經過一段時間後,確實改善了對陌生人的談話能力,也變得更能夠在講台、開放區域高談闊論了。

(圖/dreamstime

美國作家 Daniel H. Pink 在 TED 演講中提到,認為想要觸發內在動機,條件則圍繞在三個基礎上:
  自主性(Autonomy):想要主導自己的工作和人生
  掌控力(Mastery):想要在重要事情上做得更好的欲望
  使命感(Purpose):希望我們所做的事情是為了更有意義的高遠理想


對我來說,「進行一場問路談話」就是我的目標;而「得到地點的位置」則是獎勵。乍看之下獎勵相當無關緊要,但或許就是實驗會成功的歸因。「談話的目的在於談話,而非實際地點」如果你是以「得到地點的位置」為出發點考量,那拿出手機也可以馬上查到地點,為什麼要問路人?這樣就會變成「逃避」,而非「正視」語言能力的問題。

那麼,我們也可以把談話實驗根據三個內在動機基礎,轉換為以下三點:
  自主性:隨時想問路就可以問;不想問的時候就可以不問。
  掌控力:嘗試讓每次的談話內容都不太一樣。
  使命感:進行談話是為了改善語言組織能力。

當你腦中迸出一個新的想法時,試著先不要思考究竟可不可行,不妨馬上執行看看吧!就算結果本來就蠢的可以預知,無論最後是否會半途而廢,但總是要先經過嘗試,才會知道自己到底會不會喜歡這件事情吧!


總結

(圖/Shutterstock


「天才是 1% 的天分,加上 99% 的努力。」
-愛迪生

這句話應該是大家聽到不想再聽的經典名言了吧。曾經的我並不認同這一句話,我認為正是因為擁有天賦,才讓努力能以倍數的方式壯大。

但了解有關動機的事情之後,我認為人人皆有可能成為某領域的天才,而其關鍵在於內在動機。只要用對方法,正確觸發屬於自己的內在動機,那麼想法就會有如洪流一般灌入腦中,什麼事情都想嘗試、對什麼事情都感到好奇;讓感受大於時間流動、為所作之事感到振奮。而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心流狀態(Flow)了吧。

希望本篇文章對正在觀賞的你有所幫助,如果能夠掌握內在動機的關鍵,那麼或許,你就能改變世界。


延伸閱讀(參考資料)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什錦海鮮生魚片丼飯
推推
2022-03-17 22:42:43
悠哉
這種文章就是談得很空洞,好似說了什麼又好似什麼都沒說,就一句,那請問一下怎麼讓不想學習的人願意開始學習??很多人不是不想唸書,而是什麼都不想只想當廢人,對什麼都沒有興趣,不社交、不技藝.不用外在的因素去"逼迫"小朋友(學生),他們只會更無動力.
2022-03-19 08:15:33
Azer_
該怎麼說,這種文章不是在教你如何可以喜歡你原本不喜歡的事情,你沒有興趣逼你也沒用,你自己應該最清楚才對。
2022-03-19 09:01:38
Azer_
反而應該說,這篇的主要目的是教你怎麼開始,無論什麼事情。
2022-03-19 09:02:18
Azer_
小時候,常常會因為一些很無聊的事情感到高興或是覺得有趣,但長大卻不會了。
2022-03-19 09:03:17
Azer_
就算在操場挖土、去海邊挖沙,單純也可以很快樂;或是長大你會自己花錢去買PVC一樣道理。
2022-03-19 09:03:46
Azer_
內在動機也不分貴賤,只在於你有沒有去試過,阿試了不喜歡就換阿,沒人逼你。
2022-03-19 09:04:24
Azer_
談什麼健身符合審美,你又怎麼知道有多少人健身是為了主流審美,又有多少人是為了充實自我。
2022-03-19 09:06:17
Azer_
到頭來,說不定你也沒嘗試過、或是你嘗試了但你覺得很麻煩所以勸退了,現在才站在高丘上指責別人。
2022-03-19 09:07:02
Azer_
重複一次,內在動機不分貴賤,只是瑣事也可以很快樂,在於你有沒有要發覺而已。如果你願意探尋,而且找到你的價值,那世界就會大不同;找不到就繼續找,不想找也沒差,僅此而已。
2022-03-19 09:09:25
悠哉
換個例子,現在能堅持健身的人是為什麼?大多數不就是為了符合"主流審美嗎",我知道我努力健身維持飲食,可以得到更好的身材,看著自己身材越來越好,會很爽.這也是預期性獎勵阿,不是為了這個大家何必每天下班還累得半死,耍廢橫向發展多舒適.以為大家真的是什麼為了健康、為了充實自我嗎?
2022-03-19 08:20:11
大鳥慢飛
悠哉當你用反問法你就輸了 只是想吵架捍衛你的立場的虛招罷了
這芳你比你說別人的文章虛 更虛 看太多愛反問卻沒內涵的人了
2023-05-11 00:10:06
大鳥慢飛
悠哉當你用反問法你就輸了 只是想吵架捍衛你的立場的虛招罷了
這芳你比你說別人的文章虛 更虛 看太多愛反問卻沒內涵的人了
2023-05-11 00:10:06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