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0 GP

【簡介&分享】巴哈《復活節神劇》(BWV-249)

作者:幽影│2008-02-19 20:27:27│巴幣:0│人氣:4445
從神劇到清唱劇

巴哈一共譜寫(整理)了三部神劇作品,分別是1734年的《耶誕節神劇》(BWV-248)、1735年的《復活節神劇》(BWV-249)、與1735年的《昇天節神劇》(BWV-11)。這三部神劇幾乎都是根據巴哈既有的清唱劇改寫或拼湊而成,骨子裡並未脫離清唱劇的特性,表面上雖然是神劇,實際上卻仍是清唱劇的形式。

《復活節神劇》雖名為神劇,但結構幾乎維持清唱劇的形式,不怎麼有神劇的架勢。而缺乏動作感的劇情,則使這部作品結構稍嫌鬆散而欠缺戲劇性。實際上,巴哈的確強調情感的表達更甚於戲劇性,然而這不意味《復活節神劇》完全沒有戲劇感,只是他傾向於藉著歌唱者來演「內心戲」,而不是一味的發展故事。與《耶誕節神劇》相比,《復活節神劇》引用聖經經文不多,主要是以皮坎德(Picander,C.F. Henrici的筆名)所寫的劇本譜寫而成,因此就免掉了朗誦經文的說書人。

改寫是巴哈作品一大特色,巴哈有許多有宗教性作品,原來是為世俗的慶典事件而作,然後才改寫成符合教會活動的音樂。《復活節神劇》也不例外,原來是為世俗的場合而作的清唱劇,然後被改成教會清唱劇,而後又被改寫為世俗清唱劇, 最後才再次被改寫為神劇。想必巴哈自己滿喜歡這部作品,所以才會拿來改寫數次,而且在寫成《復活節神劇》後還多次重複演出,並再作小部份修正。

數次改寫

1728年後,巴哈與萊比錫市政當局的不睦日漸嚴重,緊張之關係妨礙到他寫作服事用教真寫作教會清唱劇的樂趣,於是巴哈越來越不願意認真寫作教會清唱劇,當教會需要新曲目時,他就改寫以前所寫的世俗清唱劇。巴哈常常幫皇室的婚喪喜慶寫作助興用之清唱劇,通常這些作品都只有一次亮相機會,然後就不會再被拿出來重演了。巴哈大概覺得非常可惜,因此把這些世俗清唱劇加以改寫,又用到教會服事中,其改法不外乎是把旋律留著,然後重新編寫歌詞與管絃樂配器。

1725年2月,巴哈寫了首世俗清唱劇《消逝、遠離吧!你的憂愁》(Entfliehet, verschwindet, entweichet, ihr Sorgen,BWV 249a),這首清唱劇是為了薩克森-威森斐公國的克裡斯丁公爵(Duke Christian)的生日慶典所做,並於當年的2月13日公爵生日當天演出。巴哈似乎很努力巴結克裡斯丁公爵,因為他在1713年時,也曾為克裡斯丁公爵的生日寫了一首《狩獵》清唱劇(BWV 208)。

1725年4月,巴哈與他的作詞老搭檔皮坎德一起改寫2月所寫的世俗清唱劇。除了全新的歌詞,並在音樂上也做了一些小調整,將原來的世俗清唱劇穿上宗教外衣,變成一首教會清唱劇,然後在1725年的復活節當日於萊比錫演出。

1726年,巴哈又再次重新改寫此一作品,這次是為了獻給弗萊明伯爵 (Joachim von Flemming)作為慶生之用,演出在當年8月25日,並且另寫了新的歌詞《去除、驅散、弄亂吧!你們的星星》(Verjaget, zerstreuet, zerruttet, ihr Sterne,BWV 249b)。這位弗萊明伯爵從1724年起擔任選帝侯在萊比錫的軍隊總管,巴哈對他也是百般巴結,之後又寫了兩部清唱劇給他(BWV Anh 10、BWV 210a),甚至為他1740年的葬禮寫作經文歌。

又過了十年,在1735年,這個已經用了三次的作品再度被拿出來改寫。此時的巴哈對創作神劇特別感興趣,一方面是因為此種歐洲其他地方已經流行的音樂形式,萊比錫市民卻所知不多,巴哈希望能試著將神劇介紹給萊比錫市民。另一方面,他自己也可藉著寫作神劇,進入一個新的領域。所以這回的改寫被設計成神劇,歌詞作者應該仍是巴哈老搭檔皮坎德,此次改寫後的新作即是《復活節神劇》。

《復活節神劇》於1735年復活節當日首演,但在往後幾年。巴哈並未讓《復活節神劇》束之可高閣,反而還重複拿來演出幾次,而且在重演時又作了小小的更動。值得注意的是,這部作品幾次改寫的劇本都由皮坎德提供,他與巴哈必定要合作無間,才能使每次改寫的文字與音樂間都有良好互動。但由於前兩次世俗用途與一次宗教用途的音樂部份都已經遺失,我們只能從《復活節神劇》的詞曲互動得到映證,這部神劇的音樂與文字充分融合,音樂看起來就像特別為文字創作的樣子,完全看不出它複雜的身世背景,真是不可思議。

唱些什麼

《復活節神劇》的內容來自新約聖經馬可褔音第十六章一至八節,一共包含有十一曲。最前面兩曲是純器樂曲,幾乎可以確定是取材自巴哈在科恩(Kothen)時代所寫的協奏曲之一,當然,這首協奏曲已經遺失。第三曲開始加入人聲,主題與第一曲相互輝映,顯然的,第三首曲子與前兩首曲子都是由同一首協奏曲變化而來,合在一起剛好是快一慢一快的三個樂章。第四、六、八、十曲是描述劇情的宣敘調,第五、七、九曲則是舞曲風格的詠嘆調,分別給女高音、男高音與女中音演唱,每首都有極高的品質。第十一曲的結尾大合唱也是舞曲風格,由此可歸納出整部《復活節神劇》就是由一部協奏曲與四首舞曲所構成,非常具有整體性。

編製方面則顯得很豐富,樂團部份包括一支長笛、兩支直笛、兩支雙簧管、一支柔音管、三支小號、定音鼓、絃樂與包含低音管的數字低音。人聲部份除四部合唱外,巴哈另以四位獨唱者飾唱不同角色如下:

女高音:抹大拉的馬利亞(崇敬耶穌者)
女中音:雅各的母親馬利亞(崇敬耶穌者)
男高音:約翰(耶穌門徒)
男低音:彼得(耶穌門徒)

以下為《復活節神劇》每首曲子的簡介:
第一曲與第二曲:開頭的純管絃樂曲有兩個強烈對比的部份,先是D大調快板交響序曲,以完整編製的樂團演奏,表現復活的歡欣。接著是b小調的哀傷慢板,由雙簧管獨奏,絃樂伴奏,但巴哈在重複演出時也曾設計以長笛獨奏,這段音樂主要描述耶穌犧牲的不幸。

第三曲:二重唱與四聲部合唱,D大調。此部份的調性、節奏與管絃樂配器都和開頭的快板一樣。巴哈原本的設計是只有男高音與男低音的二重唱,唱著:「快跑來吧,來到埋葬著耶穌的墳墓。歡欣喜悅伴隨汝心,因為我們的救世主已醒。」巴哈在1740年後又將此曲二重唱改為合唱,原因只是他覺得神劇若以合唱作開頭會更有力,儘管如此,在合唱中間仍維持一段男高音與男低音的二重唱。巴哈在此描繪出一幅亮麗的圖畫,以表現耶穌身邊的人因其復活所感到的鼓舞。

第四曲: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男低音的宣敘調,b小調,主要提及他們為耶穌的死之憂傷。

第五曲:女高音詠嘆調,b小調,以長笛助奏(巴哈也有寫小提琴助奏的版本),描繪對天堂讚美的美麗畫面,音樂有靈魂冥想的喜悅。

第六曲:女中音、男高音、男低音的宣敘調,D大調-b小調,描述信徒們看到堵住墳墓的大石未動,但耶穌屍身卻消失了的訝異。

第七曲:男高音詠嘆調,G大調,以兩把高音直笛加上絃樂極小聲的伴奏,唱道耶穌死後的安祥,自己也該擦乾眼淚停止哀傷。音樂充滿了田園的寧靜,前半部有如睡夢中的平靜,表現天堂的情境,後半部轉為更有信心的曲調,表達一種喜悅的動機。

第八曲:女高音與女中音的宣敘調,b小調-A大調,描述看到墳墓空空的驚訝。

第九曲:女中音詠嘆調,A大調,以柔音管加上絃樂助奏,以明亮的舞曲風格旋律問道:「快告訴我,何處能找到我靈魂所愛的耶穌。」

第十曲:男低音的宣敘調,G大調-A大調,描述彼得高興耶穌再生。

第十一曲:D大調四聲部合唱,以開頭的完整樂器編製進入燦爛的結尾,最後結束的地方簡短而突兀,可能是巴哈為了要強調耶穌超越死亡的勝利。

資料來源:http://blog.yam.com/frankbach/article/9317101

===================================
Easter Oratori Kommt, eilet und laufet, BWV 249



出處:
http://www.wga.hu/music2.html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44443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巴哈|

留言共 0 篇留言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喜歡★angelguga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簡介&分享】李斯特六首... 後一篇:【簡介&分享】柴可夫斯基...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MoeTako繪圖有興趣的畫友
想認識更多新朋友來一起享受畫畫圖的快樂~喵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23:53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