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7 GP

電腦組裝/選購 : cpu ram power 的基本認知

作者:Valder│2010-04-26 09:41:46│巴幣:2│人氣:3106
因為聽說大濕要換電腦了
 
所以把一些基本的知識放上來
 
不懂的也順便看看吧
 
 
 
記憶體後面的數字代表的意義?
 
A : 那是表示記憶體可穩定執行的最高時脈,時脈是指硬體設備用來同步的訊號, DDR後面的數字越高表示, 每秒可處理的動作越多,以DDR 400來說, 每秒有400MHz的時脈, 若存取一byte需4個時脈,那它就有每秒存取100M bytes的速度.
 
 
 
 
CPU - 何謂時脈?
 
A : 時脈「Clock」,CPU最重要的規格,單位是「MHz、GHz」,意思是CPU每秒跑幾「百萬次」(MHz)或「十億次」(GHz)。
 
CPU內部是一個個的運算單元,像小型計算機那樣可以算一些加減乘除,而所謂的「跑一次」,就是CPU內部所有單元做一次動作,執行某些運算,2GHz的CPU就代表它可以每秒做20億次的動作。

所以很直覺的,時脈愈高,數字愈大,執行的速度就愈快,而這也是劃分CPU產品定位的第一標準
但不同核心的CPU時脈不能混在一起做比較,因為它們「跑一次」所做的事並不一定相同,這就是所謂的「時脈週期」(Clock Cycle)。如過去Intel Pentium4的CPU動不動就2GHz、3GHz,到Core 2 Duo之後就變成只有1GHz、2GHz,可是事實上Core 2 Duo 的效能比Pentium4好太多了,好到讓Intel全面放棄舊架構的Pentium4,因為Core 2 Duo 每個時脈週期可以做更多事,就算時脈沒有前一代產品高,整體效能還是比較好。
 
 
CPU - 何謂外頻?
 
A : 外頻(Bus Speed)
是CPU「對外」的時脈,那跟前面講的CPU時脈有什麼不同?其實早期外頻和CPU的內部時脈是相同的,但在CPU開始導入管線化架構之後,時脈突飛猛進,遠遠超越其他零組件,所以CPU便使用外頻和倍頻(Multiplier)的機制。
 
CPU內部跑的是高時脈,但對外就降到較低的外頻,現在一般是200~333MHz,而內部的高時脈就是「外頻 x 倍頻」,倍頻的話,現在是6-11不等,不過以前也曾有過20幾倍頻的。
註:intel 200*4 = 800 333*4 = 1333
 
為了進一步讓事情複雜化,外頻也不是其他零組件跑的時脈,而是其他零組件「做為基準」的時脈,因為各零件的發展速度不一,所以便衍生成這種狀況。如CPU的老相好記憶體,便是以外頻為基準,乘上不同的比值或算法,變成記憶體時脈。
 
正常販售的CPU的倍頻都是只能下降不能提高(除了少見的工程測試版,或極高階的CPU),倍頻下降是CPU自己啟動的省電機制,降低時脈來節省耗電。所以大家所說的「超頻」都是拉高外頻,而因為外頻是其他零組件做為基準的時脈,一拉外頻就雞犬升天,CPU、記憶體、FSB的速度都跟著提高,電腦的整體效能就會顯著提升。
 
 
CPU快取記憶體(L1/L2/L3快取)
 
CPU需要記憶體做資料暫存,但CPU實在太快了,在記憶體裡運算資料還是嫌太慢了,所以現在CPU都直接在晶片裡內裝記憶體,也就是快取機制,由於快取記憶體根本就在CPU裡面,時脈和CPU一致,速度飛快。
L1:一般是64KB的「L1資料快取」和64KB的「L1指令快取」
L2:256K到12MB不等的「L2資料快取」。
L3:512K到8MB不等的「L3資料快取」。
快取的速度!L1>L2>L3>RAM>硬碟(虛擬記憶體)
 
電腦很多地方都有「快取」的設計,它的意義很簡單,就是高速裝置和慢速裝置中間的緩衝區。以CPU為例,當你執行一個軟體,比如Word,資料就先從硬碟載到記憶體,再從記憶體讀到CPU快取裡,CPU是從快取裡執行,這樣遇到需要重複使用的資料時,就能從快取裡讀,不必再繞遠路去翻記憶體。

而L1、L2、L3就是第一、第二、第三層快取,因為CPU實在太快,必須要有非常非常快的快取做為它的暫存區,這就是L1,可是這種超高速的快取製作困難,成本極高,量不能太大,通常只有64KB或128KB,暫存最近執行的資料。而第二層的L2就比較大,256KB~12MB都有人做,放一些較久之前執行的資料,再更久一點的就到記憶體去,而不太常用的才回到硬碟。
 
CPU找資料也是從L1、L2、L3、RAM、硬碟依序從
最近『最快,容量最小,最貴』,
最遠『最慢、容量最大,最便宜』,
找下去而儲存資料時,比如存檔Word文件,也是這樣一步一步回到硬碟去。

快取是愈大愈好,因為CPU內部的運算單元執行速度超快,對一點點的延遲都很敏感,最好一切都能在快取內執行,需要載入新資料時,不得已才從記憶體裡讀。所以快取大小是評斷CPU效能的依據,通常性能愈強的CPU,也會搭配更大的快取。
 
但要注意,不同廠商的快取大小不能混為一談,因為所用的架構不同,比如Intel CPU的快取通常是AMD CPU的兩倍或更大,這是有特殊原因的。
 
所以,CPU要效能要快,則 外頻>內頻>核心數量>L1>L2>L3>核心技術>奈米製程 。
 
 
 
 
電源供應器(POWER)
 
何謂80 PLUS認證?
 
A : 「80 PLUS」為美國Ecos Consulting組織所訂,其目的在促使節能科技的發展能夠更向前推進。這項標準是指,不論在20%(light)、50%(typical)、100%(full) 3種不同負載下,其轉換效率都必須達到80%以上,可把浪費的電壓降到20%以下,轉換效率愈高,就能省下愈多電費。同時TruePower Factor必須大於0.9,才能獲得「80 Plus」認可。
 
 
為何買一顆沒有PLUS 的高瓦數 不見得比較好?
A : 以往業界與消費者並不重視高效率時,一般的電源供應器,當輸入為300W,再經過電源供應器輸入→轉換→輸出時,可能只剩210W,意即只有70%的電能能真正提供給系統使用。當系統進ㄧ步拉載達300W交流電時,市電將要提供達430W的直流電,中間損耗的電源,將轉換成廢熱能,不但對能源與金錢造成浪費,更進ㄧ步會對你的電源供應器的使用造成壽命的簡短,以及影響整體系統的穩定度。相對的電源供應器風扇與系統風扇也會因為要加強散熱,而自動的提高轉速,出現讓人無法忍受的噪音。
相對的如果使用者能購買通過80 PLUS認證的高效率電源供應器。將可享有省電、省錢的好處,並且更能讓電源供應器壽命更長、系統更穩定、使用環境更安靜。

80 PLUS所帶來的好處:

1.節省電力 :
效率高,交流電轉換成直流電,虛耗的能源減少,可達到節省電力的效果 。

2.系統更穩定 :
因為廢熱減少,處在機殼內部的電源供應器的溫度相對降低,不致讓高溫影響到系統的穩定運作。

3.安靜的使用環境 :
高效率的電源供應器明顯的會有較低的內部溫度,進而讓電源供應器的溫控風扇有效的降低風扇轉速以減賞噪音的產生。

4.節省電費 :
高效率的電源供應器,能降低電力的浪費,更能有效降低電費。可至80 PLUS網站所提供的計算器來評估出高效率電源供應器所帶來的金錢節省的效益。
 
 
 
80 PLUS 的銀,銅牌認證有什麼不一樣?
 
A : 主要是轉換效率的不同,分成白牌80%、銅牌82% 、銀牌85% 、金牌88%。
 
簡單來說白牌要求80%以上,意思是如果電源供應器目前吃400W的電(從插頭獲取),經過轉換後給電腦用的量大概只有320W,其他以熱能等其他形式散失。

打電動或是作運算時相較於待機電腦會比較吃電,所以並不是一顆POWER標400W時時都吃400W,要看附載而定。一顆足瓦的400W power代表他可以輸出400W,此時是從插頭吃500W (假定轉換效率80%)

更嚴格來說 要得到白牌認證,20%負載時轉換效率要大於80%,50%附載時轉換效率要大於82%,100%附載時轉換效率要大於80%
 
銅牌照同樣的規則為 82% 85% 82%
銀牌 85% 88% 85%
金牌 88% 90% 88%

先了解什麼叫做功率因素 Power Factor = PF
家電為交流電,而電壓與電流可能存在著相位差,如果電壓與電流同相位,則輸出功率為電壓的方均根值乘以電流的方均根值。
 
如果存在相位差則功率需再乘以功率因素
P= V*I * pf
pf定義為 cos ( V與I的相角差),所以零相位差 pf = cos( 0 ) =1
這邊為了簡單說明就不管誰領先誰的問題
總之,相位差愈大若要達到相同的功率,在固定的電壓下(110V),需要提供較大的電流
較大的電流則會造成在傳輸時因為P=i^2 * R 導線損失的能量變多,傳輸的效益降低....
不過對一般用戶而言,因為功率因素不為1所造成的浪費電會由台電吸收,所以不用擔心。
而主動式功率因素校正則是透過一些元件改善功率因素,使之逼近於1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82899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留言共 7 篇留言

心情由現在而定。
獸液涼多

04-26 10:38

Valder
少來了 明明就會了不是嗎ˊˇˋ04-26 11:02
別動肝火
平常問你都只說一些些...
功率不足1雖然都是由台電吸收
但如果太低的話要罰錢

04-26 10:41

Valder
不愧是我弟弟
但是你讀資訊科來問我這些不覺得本末倒置了嗎?
而且PF要低還滿困難的...

順便問一下 早上叫你做的你做了嗎
沒做你回家就給我小心一點04-26 11:04
聖使仙俠
講的觀念都很正確,只嫌太少,沒有多餘


不過關於能調倍頻的CPU部分,Intel的的確都很高級
但AMD就不一定,例如之前的5000+BE和現在的555BE,個人認為應該可以算是較平民的選擇

而Intel的Cache會大,一部分是因為架構的特性使然
另一部份就是,沒辦法,Intel的SRAM技術就是比較強勢,所以可以用免驚的

你要知道,研究CPU到後來,很多人都會發現他會搞不懂他到底是在解析微架構還是瞻仰SRAM的技術和製程
所謂『強化CPU』的手段,不是加大Cache
要不然就是改良控制電路,讓CPU最好能馬上就"猜"出運算結果
運算單元呢???只能龜縮在小小的小角落裡,用不到他最好,CPU就越涼~(!?)


另外關於PF的部分,很多人都著墨在『省電』這一點,但我看重的卻是『散熱』
還有很多人以為瓦數小就比較省,比較冷,也不一定正確

如果有一台能提供300W,效率80%的電源供應器來說
他實際上會從插座吸出375 VA,而產生滯留在系統內的虛有能量為187.5 VAR
這些需有能量無法被真正的使用到,只能從系統裡面用別的方式散發掉
大部分都是用「熱」的形式散逸掉

另外一台能提供250W,效率70%的電源供應器
實際上會從插座吸出357 VA,幾乎和剛剛那台不相上下
可怕的是虛有能量居然有250 VAR之多,比前一台還多
長期下來,這台小瓦數的反而會比前一台還要先死

甚至雜牌的還會有那種更過分的60%,那真的是太誇張
虛有能量都比真正用到的還多,這種POWER一定很快就會死了
不過現在應該是越來越少了,也算是一種好事

04-26 11:19

Valder
因為當初只是想說周遭懂電腦的好少
所以弄了一篇這樣的文章出來
也是從比較基本的開始講起
這樣他們去買的時候至少還知道店家在說什麼

不過你留言的內容好多啊 我看到的時候差點嚇到xd
有些東西研究的沒有很透徹 還請多多包涵04-26 15:30
Anonymous
好文~長知識~

04-26 11:47

Valder
早上不上課的成果ˊˇˋ04-26 15:31
星煌
真是深藏不露

我要加精華 ~!!!

04-26 14:15

Valder
噗 沒這麼誇張吧@@04-26 15:31
早薰玄茶
好文收藏

04-26 21:43

Valder
謝謝@_@04-26 22:07
Ko
好文收藏

04-26 23:01

Valder
謝謝@@
其實也只是把常見的東西貼上來而已(汗04-27 07:30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7喜歡★teruhiko50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歌詞... 後一篇:[SC2]上禮拜改版後...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asd2247QQ
大家早安ㄛ~~~~看更多我要大聲說3小時前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