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6 GP

第二黨衛裝甲師 - 帝國師

作者:華倫斯塔湖畔的灰雲│2014-04-25 21:43:20│巴幣:12│人氣:986


第二黨衛裝甲師 - 帝國師所使用的師徽就是狼鉤(Wolfsangel),該符號是源自於中世紀的日爾曼符號,據說是一種捕捉狼的陷阱;不過該師團所用的符號由來是來自1910年的德文小說:狼人(Der Wehrwolf)裡的陷阱。

沿革 成立時間
黨衛軍特別機動部隊(SS - Verugungstruppe) 1934年
黨衛師 - 特別機動部隊(SS - Division Verugungstruppe) 1940年
黨衛師 - 德意志師(SS - Division Deutschland) 1940年
黨衛師 - (機械化)帝國師(SS - Division (mot)Reich) 1940年
黨衛師 - (機械化)帝國師(SS - Division (mot)Das Reich) 1942年
黨衛裝甲擲彈兵師 - 帝國師
(SS - Panzergrenadier - Division Das Reich)
1942年
第二黨衛裝甲師 - 帝國師
(2.SS - Panzer - Division Das Reich)
1943年

指揮官
集團領袖 豪瑟(Paul Hausser) 1939年10月-1941年10月
旅隊領袖 畢特里西(Wilhelm Bittrich) 1941年10月-1941年12月
旅隊領袖 克萊恩海斯特坎普
(Matthias Kleinheisterkamp)
1941年12月-1942年4月
集團領袖 克普勒(Georg Keppler) 1942年4月-1943年2月
區隊領袖 法爾(Herbert - Ernst Vahl) 1943年2月-1943年3月
旗隊領袖 布拉薩克(Kurt Brasack) 1943年3月-1934年4月
集團領袖 克魯格(Walter Kruger) 1943年4月-1943年10月
旅隊領袖 拉莫丁(Heinz Lammerding) 1943年11月-1944年7月
上級突擊大隊領袖 提克森(Christian Tychsen) 1944年7月
區隊領袖 鮑姆(Otto Baum) 1944年7月-1944年10月
旅隊領袖 拉莫丁(Heinz Lammerding) 1944年10月-1945年1月
旗隊領袖 克洛伊茨(Karl Kreutz) 1945年1月-1945年2月
集團領袖 歐斯登多爾夫(Werner Ostendorff) 1945年2月-1945年3月
旗隊領袖 列曼(Rudolf Lehmann) 1945年3月-1945年4月
旗隊領袖 克洛伊茨(Karl Kreutz) 1945年4月-1945年5月

  在1933年就已經存在的武裝黨衛軍(Waffen SS)系統下的所有部隊,一律被通稱為黨衛軍特別機動部隊(SS - Verugungstruppe),在文獻上經常縮寫成SS - VT,在1938年3月"入侵"奧地利的行動之間,這個系統下又成立了三支旗隊,分別是德意志、日耳曼、元首 這三支旗隊,在經過訓練之後,這三支旗隊均變成了機械化步兵團。

  在波蘭戰役時,黨衛軍不怕犧牲的作戰風格深受希姆萊的肯定,但是對於這三支旗隊所改編的機械化步兵團各自獨立作戰感到相當不悅,同樣的,軍方也有他們不受到指揮的困擾,於是兩者上訴於希特勒,黨衛軍國家領袖希姆萊希望黨衛軍擁有自己的訓練與指揮系統,而軍方卻希望可以指揮黨衛軍,希特勒採取了折衷的辦法,黨衛軍自行募兵與訓練,但是在戰場上必須接受軍方的指揮。

  波蘭戰役之後,這三支旗隊結合成黨衛師 - 特別機動部隊(SS- Division Verugungstruppe),但是只有元首旗隊加入進攻荷蘭鹿特丹與格雷伯(Grebbe)之間的防線,而德意志旗隊與日耳曼旗隊則加入第九裝甲師的行列,往低地國南部開進,在比利時的戰場上還遭遇到法國的裝甲師部隊,最後法軍被打的節節敗退,整場戰役最後圍繞在荷蘭的佛盧勝(Flushing)港口周遭,德意志旗隊取得非常大的戰果。

  在敦克爾克(Dunkirk)撤退戰(盟軍稱為:發電機行動【Operation Dynamo】)之後,這三支傷亡嚴重的旗隊均退出戰場整編休息,幾天後才加入進攻法國的黃色行動,與阿道夫希特勒黨衛軍親衛隊步兵團(機械化)(Infanterie-Regiment LSSAH 【mot】)「日後的第一黨衛裝甲師-阿道夫希特勒黨衛軍親衛師」一同加入克萊斯特裝甲群(Panzergruppe Kleist),但是在1940年6月7日的艾爾河(Aire)戰役中,法國守軍將黨衛師 - 特別機動部隊(SS- Division Verugungstruppe)打的落荒而逃,一路撤退到索姆河(Somme),法軍的攻擊力道減弱之後才又折回原地,防止法軍從阿爾薩斯(Alsace)突圍。

  在1941年的巴爾幹半島戰役之前,黨衛師 - 特別機動部隊(SS- Division Verugungstruppe)曾經更名為黨衛軍德意志師(SS - Division Deutschland),不過卻遭到德國軍方的抗議,原因是和大德意志團(Grossdeutschland Regiment)的名稱太相近,為了回應軍方的"友善",在1941年1月更名成黨衛師 - (機械化)帝國師(SS - Division (mot)Reich)。

  與黨衛軍-阿道夫希特勒黨衛軍親衛師(SS-Division LSSAH)一同參加的帝國師,皆隸屬於馮克萊斯特將軍的第一裝甲群,向南斯拉夫的貝爾格勒(Belgerade)發動進攻,期間發生了一件趣事:帝國師的摩托車偵查連連長-黨衛軍高級突擊中隊領袖:克林根伯格(Fritz Klingenberg)在5月14日偵查任務中,發見該城的防禦十分薄弱,根本沒有多少人,於是他率領著部下一路攻進城中,最後居然成功攻進市長辦公室,拿著手槍抵住該市長,並且威脅:如果你不投降,他將要求德國空軍轟炸貝爾格勒。不過市長事後才知道,克林根伯格(Fritz Klingenberg)的無線電是壞掉的。而不久之後,第十裝甲師高高興興的開進貝爾格勒(Belgerade),以為自己是第一個攻下該城的師,沒想到居然被幾個帝國師的偵查連給拿下,均皆木然。

  巴爾幹戰役結束後,黨衛師 - (機械化)帝國師(SS - Division (mot)Reich)被編派在古德里安(古德林)將軍的第二裝甲群下,成為了中央集團軍的作戰單位,不過軍方與黨衛軍之間的間隙,可以在某些地方看出來,除了特別受希特勒照顧的第一黨衛軍之外,軍方並沒有給第二黨衛軍"任何"運輸車輛,大多數的帝國師成員都是步行,不然就是幸運地搭乘到拖車、馬車等等抵達作戰地點,不過這也只是少數。

  帝國師在葉爾尼亞(Yelnya)戰役中表現非常優秀,軍方這才給幾少數的運輸車輛,僅少數的車輛,便加入進攻莫斯科的前鋒部隊,但是由於冬季的到來,加上補給不足(當時大多數的德軍都穿著夏季制服,因為物資都在波蘭與蘇聯的邊界運不進來),帝國師在冬季中的表現可圈可點,但是傷亡慘重,被迫撤回法國整補,在這段時間中,被升級成黨衛裝甲擲彈兵師 - 帝國師(SS - Panzergrenadier - Division Das Reich),但是有少數單位留在東線戰場,這些單位由集團領袖歐斯登多爾夫(Werner Ostendorff)率領,被稱為歐斯登多爾夫戰鬥群。

  在法國內整補結束的黨衛裝甲擲彈兵師 - 帝國師(SS - Panzergrenadier - Division Das Reich)參與對維奇(Vichy)法國的軍事行動,防止法軍的游擊部隊將土倫港中的軍艦鑿沉,結果卻是屠殺了平民(一直到今天為止,對於游擊隊的一些行為界定仍然有分歧,放下槍的時候是否就是平民?這一點值得討論,不過帝國師在戰後的確背負了屠殺平民的罪刑),之後在1943年年初加入鞏固哈爾科夫戰線的行動,不過卻失敗了,繼史達林格勒的慘敗後,哈爾科夫也被蘇軍"解放",而馮曼斯坦元帥向希特勒請求他給予三個黨衛軍裝甲師(親衛師、帝國師、骷髏師)、五個正規裝甲師、以及大德意志師,在1943年2月20日的行動中,馮曼斯坦元帥將他的行動私下稱為反手一擊(backhand blow)。

  馮曼斯坦元帥從不正面截擊蘇軍,而是讓蘇軍大辣辣的衝進包圍網中,再將元帥本身擁有的兵力放置在敵軍的側面,由於蘇軍的進攻腳步太快,在2月到3月間前進了約300km,補給部隊跟不上,而馮曼斯坦元帥在側面佈下的重兵便將敵人的退路包圍起來,配合空軍高出擊架次的支援(每天約1000架次),取的空優的情況下,將蘇軍的波波夫(Popov)少將的四個坦克軍最後只剩下53輛逃往後方的坦克,由於馮曼斯坦元帥的努力,在3月15日德軍奪回了哈爾科夫,在三天後也拿下了別爾哥羅德。

  而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結束後,帝國師與其他的國防軍部隊被調往庫爾斯克,準備進攻該地區的突出部,最後因為雙方消磨量太大,德軍取消了攻擊行動,在這之前,帝國師推進了64km,但是卻被迫放棄,之後則被調回法國,編整為第二黨衛裝甲師 - 帝國師(2.SS - Panzer - Division Das Reich),一樣有留在東線的單位,則由旅隊領袖拉莫丁(Heinz Lammerding)指揮,被稱為拉莫丁(Heinz Lammerding)戰鬥群。

  1944年6月6日時帝國師還在法國的波爾多(Bordeaux)附近執行佔領勤務,收到進攻命令後的6月9日,在法國中央的高原地帶上發生了一件慘案:奧拉都爾(Oradour - sur -Glane)慘案,有642平民遭到殺害,其中有207位孩童,只因為他們懷疑突擊大隊領袖坎普夫(Kampfe)遭到村民綁架。

  在7月初,由拉莫丁(Heinz Lammerding)所領導的帝國師在古同斯(Contances)等地展開攔截,他們的對手是隆美爾元帥所瞧不起的美軍,因為他們印象還在北非的凱琳隘口戰役中美軍的糟糕表現,但此時的美軍卻將帝國師一路擊退,這就是在7月24日所發起的眼鏡蛇行動(Operation Cobra)。

  直到8月4日,帝國師企圖奪回阿夫朗什,但是失敗了,最後被包圍在法雷茲(Falaise)包圍圈中,帝國師只有450人與15輛坦克逃出來。

  與大多數逃出來的單位相同,撤往塞納河後,回到德國境內整編,而德軍將此時的第一與第二黨衛師整編成第六黨衛裝甲軍,指揮官是迪特里希(Josef 'Sepp' Dietrich),在1944年11月22日與第九黨衛師-霍恩陶芬師(Hohenstaufen)一同攻佔了幾個據點,準備向亞耳丁森林發動攻擊,不過由於油料開始短缺,不少裝甲師都開始出現狀況,12月20日,第五六0國民擲彈兵師進攻巴拉克德佛萊特爾(Baraque de Fraiture)的十字路口,但是卻遇上大批美軍,帝國師順路解救了他們。

  到了1945年1月4日迪特里希(Josef 'Sepp' Dietrich)決定命令第二黨衛裝甲師 - 帝國師(2.SS - Panzer - Division Das Reich)撤出戰場,最為後備部隊,但是實際上的情況卻是大大相反,有許多帝國師單位留在亞耳丁中,接受前線部隊指揮,但是由於天氣轉好,盟軍掌握了空優,使得德軍傷亡慘重。

  而和其他黨衛軍相同,所參與的最後一場戰役為春醒行動(Operation Spring Awakening),希特勒甚至命令軍隊在行動開始前嚴禁偵查的動作,結果軍隊只能在積雪很深的道路上移動,在1945年3月16日蘇軍開始反擊後,德軍便節節敗退,希特勒知道消息後,下令黨衛軍全軍官兵卸下袖章,以往頒發的勳章與榮譽也一併取消,迪特里希決定不理會命令,也沒有告訴弟兄。

  而最後四散逃難的黨衛裝甲師中,帝國師曾經在捷克的布拉格(Prague)幫助大量平民逃難,逃離蘇軍的手中,最後才逃向維也納,在當地向美軍投降。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241973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留言共 1 篇留言

偽君子
http://pic.bahamut.com.tw/B/GUILD/e/9/1999_25ff.JPG

04-26 02:36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6喜歡★bme882005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Bf109的後繼機-Me... 後一篇:第三黨衛裝甲師-骷髏師...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d88931122所有巴友
歡迎諸君來參觀老僧小屋,內含Steam與Google Play遊戲、Line貼圖、3D角色模組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10:33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