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8 GP

【翻譯】鄉巴佬說的英語是在什麼時間點打敗天龍人說的法語的呢?

作者:孤翁│2023-10-05 11:48:38│巴幣:16│人氣:162
為什麼翻這篇文章呢?因為我希望台語能向英語看齊,有朝一日擺脫所謂「鄉巴佬語言」的困境。法語從拉丁語解放出來,英語從諾曼法語解放出來,德語從法語解放出來,捷克語、匈牙利語從德語解放出來,日語、韓語從古典漢語解放出來,華語從古典漢語解放出來,而台語呢?能否從華語的陰影中解放出來?

翻譯來源:

一般認為亨利四世 (Henry IV) 是首位以英語為第一語言的國王,也就是說英語是他還在襁褓之中時初次學習,而且偏好使用的語言。亨利四世幼年時非以王子身分被撫養長大,這點或許滿重要的。他在以武力推翻理查二世 (Richard II) 前的身分為蘭開斯特公爵 (Duke of Lancaster)。

在他之前的國王很多或許都至少會說一點英語。比方說,理查二世就會,在他的少年時期曾爆發農民起義,他就曾對暴動的群眾發表談話。三位愛德華國王 (the three king Edwards) 則是普遍被認為聽得懂英語,但自己沒辦法說得很流利。

-----------------------------------------------------------

諾曼征服 (Norman Conquest) 後的一百年間,法語似乎始終是貴族階級的唯一語言,其他像是教會和法庭的高級人員也都說法語。大部分貴族家庭在(英吉利、拉芒什)海峽 (English Channel, la Manche) 兩岸都有土地,而英格蘭出生的上流階級小孩經常是和諾曼第 (Normandy) 或安茹 (Anjou) 的親戚一同被撫養長大,而那裏都說法語。

到了十二世紀末,也就是亨利二世 (Henry II)、獅心王理查 (Richard) 和約翰王 (John) 統治的時代,說兩種語言的現象似乎越來越普遍。王家和貴族間彼此以法語交流,但和他們的僕人說英語。

在約翰王的時代,英格蘭失去了諾曼第和安茹,拱手讓給法國國王,這加速了法語的式微。英格蘭貴族在諾曼第不再有資產,也不再能輕易地把自己的小孩送去如今成為外國的地方受教育。十三世紀時,至少低階的仕紳似乎已經開始說英語了。

然而,好一段時間,法語仍是菁英階級的語言。蘇格蘭史家富爾頓的約翰 (John of Fordun) 有時候會在他的拉丁文著作裡引用愛德華一世 (Edward I) 所說的法語,還很貼心地提供拉丁文翻譯幫助讀者理解。

"Ne avoms ren autres chose a fer, que a vous reams a ganere?" Quod est dicere: "Nunquid non aliud habemus facere, quam tibi regna lucrari?"

(意思大致上是:「除了幫你打下國家之外,我們就沒別的事好做了嗎?」 'Quod est dicere' 是拉丁文的「也就是說」。)

-----------------------------------------------------------

到了十四世紀,有些比較有抱負的英語仕紳會學法語,因為法語是比較具有威望的語言,是國王和大臣說的語言。我們從一些史料中可以發現有些人會付學費請人設置語言學校,甚至是請人編纂教導如何說法語的教科書。

這證明了兩件事,法語至少不再是低階英格蘭貴族的母語,但在當時,說一口流利的法語對想進入政界的人來說非常重要。

1270年代,格洛斯特的羅伯特 (Robert of Gloucester),針對這點寫下:

"so þat heiemen of þis lond, þat of hor blod come.
holdeþ alle þulk speche, þat hii of hom nome.
vor bote a man conne frenss, me telþ of him lute.
ac lowe men holdeþ to engliss, & to hor owe speche 3ute."

「這土地上那些高等的人留著他們(諾曼)的血液
堅持說他們所帶來的話;
除非一個人懂法語,否則會被看不起。
但低等的人還是堅持說英語和他們的話。」

1340年代,修道士拉努夫・希格登 (Ranulf of Higden),也有類似的意見:

"Filii nobilium ab ipsis cunabulorum crepundiis ad Gallicum idioma informantur. Quibus profecto rurales homines assimilari volentes, ut per hoc spectabiliores videantur, francigenare satagunt omni nisu."

「貴族小孩還是個搖籃裡的小嬰兒是就被教導說法語,而那些希望自己看起來像貴族而被尊敬的鄉下人,很努力地在學說法語。」

1380年代,語言學家兼牛津學者的約翰・特雷維薩 (John Trevisa) 翻譯拉努夫・希格登的著作為英語時,提出法語持續保有優越地位的另一種理由,那就是法語可以成為通用語。

"Hit seemeth a greet wonder how Englisshe, that is the birth-tongue of Englisshemen and her owne language and tonege, is so dyversse of soune in this oon iland, and the language of Normandie is comlyng of another londe, and hathe one manere soun among ale men that speketh hit aright in Engelond— Nevertheless, there is as many dyvrese manere Frensshe in the reem of Fraunce as is dyvers manere Englisshe in the reem of Engelond. For a man of Kent, Southern, Western and northern men speken Frenssche al lyke in soune and speche, but they can not speke theyr Englyssche so."

也就是說,英格蘭這片土地上眾多英語方言的使用者彼此之間並不容易聽懂對方在說什麼,但無論你在英格蘭的北部、南部還是西部,總是有人聽得懂你的諾曼法語標準方言。

-----------------------------------------------------------

然而,特雷維薩寫下前述那段話的1385年,英格蘭地區人民對法語的知識顯然遠遠不及希格登所處的兩個世代前。特雷維薩將這個變化訂在了黑死病之前以及之後。在黑死病之前,英格蘭的學校一般以法語為教學語言,隨著學生程度越高則轉換為拉丁語。不過,在十四世紀後半葉,去上學的學生幾乎沒有法語的知識,而教學語言主要是英語。

法國詩人弗華薩 (Froissart) 進入理查二世的宮廷後,很驚訝地發現貴族們以英語交流,他以為他們會說法語。然而,在弗華薩為國王以法語朗誦他的一段作品後,國王卻聽得懂,而且用相同語言(法語)稱讚了他。同時間,英格蘭的傑弗里・喬叟雖然可流暢閱讀拉丁文及法文,但選擇以英文寫下他的詩作以獲得更多受眾。

1350至1420這段期間大概正是法語從上流階級的通用語言(雖然他們也懂英語)轉變為完全得在學校裡學習的第二語言的時間點。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58056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翻譯|英語|法語|社會語言學|雙層語言

留言共 0 篇留言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8喜歡★t120393898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台語】《彙音寶鑑》與閩... 後一篇:【和歌】郵輪旅程...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d88931122所有巴友
歡迎諸君來參觀老僧小屋,內含Steam與Google Play遊戲、Line貼圖、3D角色模組看更多我要大聲說34分前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