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2 GP

醫學系醫師工程組修習紀錄〈二年級篇〉

作者:黃文佑│2022-06-16 17:55:41│巴幣:102│人氣:2244
110學年度暑假學期:
目標:
這個暑假也安排了一些暑修,最重要的是趁現在找好未來專題研究的指導教授。此外,先自學電子學和機器學習。最後還有時間的話就把原本打算趁寒假複習的線代和上學期末崩盤的訊號與系統跟機率補起來。

修課內容【共6學分15小時
■醫學電資選修──電路學3學分6小時──柯明道
˙教了什麼
Basic Concepts and Laws、Method of Analysis、Circuit Theorems、Operational Amplifiers、Capacitors and Inductors、First-Order Circuits、Second-Order Circuits、Sinusoids and Phasors、Sinusoidal Steady-State Analysis、AC Power Analysis、Three-Phase Circuits、Magnetically Coupled Circuits、Frequency Response、Laplace Transform、Fourier Series、Fourier Transform、Two-Port Networks
˙先備知識
工程數學、普通物理學(電學
˙上課方式
投影片
˙評分方式
作業(共十四次:70%
報告(共二次:30%
最終得分:89
˙評價
說實在教得不是很好,不過這門課難度不高,自己讀課本就差不多了,如果還有問題可以去查高職的基本電學課本,內容基本一樣。後半學期會用到轉換,若之前有修過微方或訊號與系統會比較輕鬆。雖然課程內容簡單,但作業量不小,每章都要寫一份A4三頁筆記和八到十題題目,好處是能夠通過作業來加深印象。報告都是自行閱讀教授不教的一個章節,做電子檔筆記,並完成二三題問題。聽說教授是類比大佬,對類比有興趣的可以多修看看他的課。
˙推薦指數
★★★☆☆

■資工必修──資料結構3學分9小時──韓永楷(清大
˙教了什麼
Heap、Queue、List、Stack、Tree、Graph、Hash
˙先備知識
計算機概論與程式設計、物件導向程式設計
˙上課方式
板書、投影片
˙評分方式
Lab(共十次:4%
作業(共六次):36%
期考(共三次,有二種算分方法,採最高的):60%
最終得分:93
˙評價
因為電機系的資結評價不好,資工系又把資結跟物件導向併在一起,所以我就選擇到清大資工修。這堂課會教常見的資料結構類型,混入一些演算法,可以幫助你更熟悉C++的標準模板庫。整體難度不高,實作的難度也不高,但有些題目沒有使用適當的演算法或資料結構會造成TLE,要特別小心。我從計概、物件導向到資結一路修下來,感覺計概是在解決簡單問題,物件導向則是要解決複雜問題,而資結則是更有效率地解決複雜問題。每週上三天課,每天三小時,每週的後兩天的前半段上課,後半段助教會帶著寫Lab,每週的第一天助教會帶著寫作業。Lab每次上課都會有一次,每次共三題,作業每週一次,每次共五題,偶爾會出一些難題。上課內容在網路上都有,上課時只是重講一次,所以沒必要去上課。期中考每次共五題,通常有一題跟作業或Lab完全一樣,一題是從作業或Lab改過來的,然後第一次期中會考複雜度的計算,其他都是純上機。順帶一提,助教喜歡偷星爆= =。
˙推薦指數


■課外──電子學──陳龍英
我買了交大出版社發行的電子學講義和教學影片,是由交大以前的電子學名師陳龍英教授教授,我有看了前面幾章,雖然影片因年代久遠而畫質差強人意,但教授講得非常清楚,公式定理都會仔細推倒,還會補充許多半導體產業的相關知識,奈何讀了一陣子之後發現我實在對電學提不起興趣,所以最後沒有持續讀下去。

■課外──實驗室新生訓練──魏群樹
我在上學期末加入了資工系魏群樹教授的實驗室,該實驗室主要是做腦機介面的研究。教授在暑假中安排了為期三天的新生訓練,幫助新加入的成員快速了解實驗室現狀和基本技能,像是腦波儀操作,訊號處理、EEGLAB操作等。

心得:
電路學比預期中繁重,加上一些事情要忙,導致我最後沒有時間讀機器學習、線代和機率,讓我整個學習規劃發生了一些改變。在暑假中,我反思了過去一年的學習狀況和未來的修課計畫,開始有了一些不同的想法,甚至出現放棄雙主修的念頭,後來幾經峰迴路轉仍未得到最終答案,因此決定先暫時維持原訂方向前進,並在持續維持未來的彈性,如優先修不管雙主修電機或資工都用的到的學分等,先不把路走死。


111學年度第一學期:

目標:
經過暑假的沉澱和思考後,我決定轉變方向,從雙主修電機改為雙主修資工,因為我發現我對電學實在沒興趣,甚至有些痛苦,再加上原本就打算在電機課程外,修習許多資工課程,所以與其硬撐完電機課程,再多花時間去修對雙主修沒幫助的資工課程,不如乾脆直接雙主修資工。但雙主修資工最大的困難點就是課程選課順位和程式檢定考試,前者感謝醫學系辦的努力協調,能取得較前的選課順位,所以問題不大,而程式檢定考試則是這學期要努力的方向,希望這學期能好好學好演算法,目標是下學期能通過程式檢定考試。原本打算這學期要開始做專題,但因為教授簽名的時間太晚導致來不及選課,加上課業繁重,所以就決定先暫緩,下學期再開始。另外,有鑑於上學年花太多時間在學業上,因而荒廢社交,因此這學期會將社交活動的比例拉高,期望能找出與學業的良好平衡點。

修課內容【共22學分33小時】
■共同導師──心靈成長(三)【1學分2小時】──楊智傑
˙教了什麼
做專題
˙先備知識

˙上課方式
線上會議
˙評分方式
教授評分:100%
最終得分:通過
˙評價
教授幫我們爭取到二張RTX 3080 Ti和一台DGX A100,讓訓練模型的時間縮短好幾倍。
˙推薦指數
無(必選)

■醫學基礎──生物化學4學分4小時──許翱麟、陳美瑜、鄭子豪、黃介嶸、王琬菁、姜為中
˙教了什麼
Proteins、Carbonhydrates and Metabolism、Fats、Amino Acids、Nucleic Acids、Gene Expression
˙先備知識
高中生物
˙上課方式
投影片
˙評分方式
期考(共四次):按照各章老師的時數而定
會調分(基因表現章節會調)
最終得分:81
˙評價
主要圍繞著蛋白質、醣類和脂質的代謝和功能,內容多且繁雜,都為需記憶的內容。而且在只有十六週的情況下塞進二十週的份量,所以很多地方都草草掠過,或是要自行觀看教學影片,但考試都會考這些內容,所以不看考古幾乎必死無疑,除非你能拿出大把時間複習,但到了期末,所有考試都擠在一起,根本不可能騰得出那麼多時間,而且沒有考古加持,真的是直接暴死,真心建議改成第十八週再考。
˙推薦指數
無(必選)

■醫學基礎──生物化學實驗1學分4小時──游麗如、徐子涵、王毓瑄、陳美瑜、鄭子豪、郭津岑、許玉璇
˙教了什麼
Protein Purification、SDS-PAGE、PCR、Bioinformatics
˙先備知識
高中生物
˙上課方式
實作
˙評分方式
平時表現:25%
小考(共三次):15%
實驗報告(共五次:25%
期考(共一次:35%
最終得分:95
˙評價
要自行分組,二個人一組。一個學期大概只要上十次課,在做實驗前會花一次上課講實驗內容,下一次上課才開始做實驗並小考教的內容。實驗難度都不大,只要細心做,大概二個半小時就可以收工,有時候像聚合酶連鎖反應這種要跑比較久的實驗,就要在中午時就先放下去跑,再去吃中餐。每次實驗完要交結報,結報分成數據分析和問題討論,前者每個人要自己寫,後者可以一組交一份也可以自己寫。五個實驗上完後要自行看E3上的生物資訊教學影片,並照著教學內容完成作業。
˙推薦指數
無(必選)

■醫學電資電機──電子實驗(一2學分4小時──林容瑋、陳柏宏、柯明道
˙教了什麼
Instruments、Basic Components、Operational Amplifier、Diode、LTspice、Multivibrator、DC-DC Convertor、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先備知識
電子學(一)、電路學
˙上課方式
實作
˙評分方式
小考(共九次:10%
實作(共九:20%
結報(共九次:20%
專題(共二次:25%
期考(共一次:25%
會調分原始分數:76
最終得分:84
˙評價
上課要自行準備麵包板和三用電表,其他材料會發。每週都有一個實驗主題,大概會有三到四個電路要接,接完之後用示波器等儀器量測並拍下結果,回去完成結報上的問題並附上結果就好。上課前會放出課程教學影片,可以先看完影片,也可以上課時聽助教講解,先看影片的好處是可以在上課前就開始接電路。上課一開始會考小考,跟考古題一模一樣,難度也不高。實驗做完可以先走,我大概都是八點左右就能夠離開。專題有二個,一個是在期中,做一台交流電源轉直流電轉換器,另一個是在期末,做一台雷射無線傳輸聲音播放器,平常的實驗都是在麵包板上接電路即可,專題則都要把電路焊接在洞洞板上。期考主要是考儀器操作和每次實驗背後的原理,難度不小,好在考前電機系學會都會組織複習課,如果認真聽的話應該可以拿到不錯的分數,我因為修課重心轉移到資工去,所以沒認真讀期考和寫結報,分數才會不太漂亮。整體修起來滿有趣的,但有時候電路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問題真的會讓人高血壓。
˙推薦指數


■醫學電資電機──電子學(一3學分4小時──董蘭榮
˙教了什麼
Amplifier、Semiconductor、Diode、BJT、MOSFET
˙先備知識
高中物理(電學
˙上課方式
投影片
˙評分方式
平時:18點
小考(共六次:20點
期考(共三次):90 點
*會調分(設總點數為P,總分為S:當P ≤ 60,S = P;當60 < P ≤ 100,S = 60 + (P - 60) * 5 / 8;當100 < P,S = 86 + (P - 100) / 2)
最終得分:89
˙評價
是個聰明的教授,上課常常會提出一些獨到的見解,但上課節奏過快,而且線上上課時連線常常不穩,導致聽課很費力。作業都是課本題目,共六次,每次大約二十題,當作練習不算分。小考只要寫上名字和學號就有七十分,每次只考一題,一題三十分,都是作業的題目,不難準備,但一定要記得寫上名字和學號,我就是因為有一次忘記寫,最後總分才差一分到A+。期考都考六題,題目是從作業改編而來,所以作業做熟就能有不錯的成績。
˙推薦指數


■自由──數位訊號處理導論3學分3小時──冀泰石
˙教了什麼
Discrete-Time Signals and Systems、Z Transform、Sampling、Transform Analysis of LTI Systems、Digital Filter Structures、Digital Filter Design、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Fast Fourier Transform
˙先備知識
訊號與系統
˙上課方式
投影片
˙評分方式
作業與小考(作業共四次;小考共一次:30%
期考(共二次):70%
會調分(原始分數:77,若調分後差一分就到下個等第會再加一分)
最終得分:80
˙評價
助教會把課程錄影下來供學生複習,非常方便。教授教得中規中矩,滿仔細的,也很願意回答學生問題。前半學期主要都是複習訊號與系統的內容,後半學期才會加入新的內容。考試分數都很重,不小心寫錯就會大失血,會考考古,但是電機系的新考古網站沒有放,只放在以前的考古雲端,害我沒看到。我來修這堂課主要是想學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和Fast Fourier Transform,但後半段涉及到許多系統的設計,所以就沒花太多時間準備,導致分數不是太好看,不過對數位系統有興趣的還是非常推薦修。
˙推薦指數


自由──嵌入式系統技術實驗3學分5小時──郭峻因
˙教了什麼
ARM-based Embedded Processors、Embedded System Components、Embedded Computing Platforms、Embedded Program Design、Embedded System Applications and Design Trends
˙先備知識
計算機組織、作業系統、人工智慧、C++、Python
˙上課方式
投影片
˙評分方式
出席(整學期共抽點一次:10%
期末專題提案(在期中的時候):10%
期考(共一次:15%
Lab(共十次:25%
專題(二人一組:40%
最終得分:退選
˙評價
這門課分成授課和lab,授課主要都是講跟嵌入式系統有關的內容,不過教授是做電腦視覺的,所以電腦視覺的內容會占多數。而lab則是各種技術的大雜燴,從影像處理到Linux操作、網路傳輸再到使用者介面設計,第十週後正式的lab就結束了,換成是劉建男教授的團隊會來教Hogh-Level Synthesis,可來可不來。Lab的難度都不高,助教都會先寫好主幹,剩下的只要我們自己呼叫各種函式就好,每個lab都有提供C++和Python二種版本供使用。整體來說,如果之前都已經有這方面的知識,那上起來會很輕鬆,而且還有機會能整合自己學到的技術,產出自己的作品,但如果不具備那些知識,一切從頭來會非常吃力,請務必找一個可靠的大腿,我就是大腿在期末臨時跳車了,只好恥辱地在成績單上留下唯一一個退選。
˙推薦指數


■資工必修──演算法概論【3學分3小時──游逸平
˙教了什麼
Running Time、Heap、Sort、Divide and Conquer、Tree、Dynamic Programming、Greedy Algorithm、Amortized Analysis、Graph Algorithm、NP-Completness
˙先備知識
計算機概論與程式設計、物件導向程式設計、資料結構
˙上課方式
投影片、第三個小時為非同步教學
˙評分方式
程式作業(共六次:20%
期中考筆試:20%
期中考上機:15%
期末考筆試:25%
期末考上機:20%
會調分(原始分數:78)
最終得分:84
˙評價
這個教授原本是教編譯器的,但今年似乎沒搶到課,剛好往年教這堂課的吳凱強教授不想教了,所以跑來教這堂課。講課還算清楚,只是因為是第一次教,所以出了一些包。另外,教授在講有關數學的內容時很常含糊地帶過,如果想深入了解推演的過程,還是得自己回家啃原文書。作業每二週出一次,一次大約三到五題,難度中偏上,我大概需要花二三個晚上才能寫完。期中期末考都分成筆試和上機,上機在上課時間考,考二小時,共十題,大概都是考各種演算法的觀念跟用法,常見的考題就是想辦法設計指定時間複雜度內的演算法去解某個問題,或是問某些常見演算法的原理。上機則會另外找時間考,時間約三個半小時,共五題,難度比作業稍高。
˙推薦指數


■資工必修──資訊工程研討【0學分/2小時──林一平
˙教了什麼
資訊領域議題
˙先備知識

˙上課方式
投影片
˙評分方式
缺席次數低於三次算通過
最終得分:95
˙評價
教授會請他的領域相關的人來演講,每週一個不同的主題,因為這學期的教授的專長是網路,所以整學期都是網路相關的內容,聽都聽不懂。剛上課時助教會點名,下課後要交二百字心得。順帶一提,後半學期ChatGPT出來之後,我幾乎都是直接叫ChatGPT寫心得了。
˙推薦指數
無(要雙輔資工一定要選,沒就絕對不要選)

■資工選修──使用者中心互動介面設計【3學分/3小時──張永儒
˙教了什麼
Interview、Building Models、Affinity Diagram、Persona and Scenario、User Story Map、Sketching、Lo-Fi Prototyping、Hi-Fi Prototyping、Elements in Interaction Design、Usability Test、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先備知識

˙上課方式
投影片
˙評分方式
分組Milestones(共六次:70%
個人作業──Sketching:10%
個人作業──Design Examples:5%
個人參與(來自組員互評和教授的觀察):15%
最終得分:87
˙評價
本堂課非常難搶,甚至一堆外校的人都來搶,要在開學前填完二份問卷,說明自己的修課動機、擅長領域和不想跟誰組隊,並且在開學前兩週的課都要到場,之後教授會根據問卷內容挑選誰能修課,我差點沒被選上,好在後來教授發現他把某位同學算了二次,我才得以補上,但那段等待的時間實在超級痛苦。一開始,教授會根據學生的背景,把學生分成五到六個人一組,每組盡量都是來自不同科系的學生,但實際上修課的大部分都是藝術相關研究所的學生。順帶一提,這堂課的性別比達到非常驚人的11.6,特別是在資工系,更顯得它的特殊。上半學期主要都是在教使用者研究的方法,下半學期會稍微教一些設計方法和理論,但並不多,讓我有點失望。有一個貫穿整學期的分組作業,內容是要根據當學期的主題,設計出一套系統,不需要寫程式,只要做出Prototype就好,作業共分成六個Milestones,每教到一個段落就會出一個Milestone,內容通常跟剛教過的課程有關,照著Milestones做下去,就能夠完成這個作業。此外,還有兩個個人作業,分別是畫自己組的作業的Sketching和找尋生活中五個好設計或壞設計,難度都不高。這堂課每週大概要在課外花六到八小時去討論或做訪談,具體時間看組員的能力跟選擇做什麼樣的系統,我們這組剛好有一個擅長Figma和平面設計的人,所以節省了不少時間,但因為我們選擇的系統很複雜,所以實際花的時間比大部分的組別還要多一些。總體來說,是堂非常有趣的課,能從零到有設計一套系統,可惜著重在於實作,對於理論著墨不多,和我的預期有點不符,但還是推薦有時間的人來修修看,無論未來是否有想往設計領域發展,畢竟使用者中心的理念其實在各行各業都用得到。\
˙推薦指數


■共同語言其他──日文(一2學分2小時──周雅玲
˙教了什麼
新e世代日本語 1 U1~10
˙先備知識

˙上課方式
板書
˙評分方式
出席:10%
作業與小考(作業共二次;小考共八次,取最高的五次:30%
期考(共二次:60%
最終得分:92
˙評價
教得中規中矩,除了課本內容外,也會補充大家說日語的內容。因為考試很多,所以日文新手可能會很吃力。剛開始四週是教平假名與片假名,並且要交兩份作業,分別是平假名練習和片假名練習,老師對字形抓得很嚴,該凸出去就要凸出去,該連起來就要連起來,一定要寫好。之後就是維持一週教單字文法,一週小考並練習會話的進度,每二週教完一章。小考會考單字和翻譯,期考會考單字、平假名片假名羅馬拼音互轉、填助詞和翻譯。另外,上課一定會被點起來說日文,不敢開口的別選。
˙推薦指數


■共同體育其他──網球甲【0學分2小時──詹益欣
˙教了什麼
正手拍、反手拍、發球
˙先備知識

˙上課方式
實作
˙評分方式
考接十二球回進八球算通過
補考當天有來就過(不管之前有沒有通過考試都要來,除非從來沒遲到過且有通過考試可以不來
最終得分:95
˙評價
每節課都在練基本動作,有基礎的人可能會覺得很無聊,因為這堂課是以一整個學年安排的,所以下學期才會練習對打。期末要考試,考試時要邊揮拍邊喊出聲音,沒喊就直接等下週補考,怕在大家面前發出聲音的請迴避。另外,因為老師有開設多個時段的網球課,所以只要跟他說好,可以自己選擇去哪一堂上,不一定要去你選上的那一堂。球拍可以自備或是每次上課前去體育室借,我為了怕麻煩,還是自己買了一把二千多的。整學期下來我正反拍都練得還不錯,但發球仍未成氣候。
˙推薦指數


心得:
這學期因為把社交的比重拉高了,導致生活有點失去平衡,而且課程繁重,特別是醫學系的課程難度陡增,來不及適應,再加上暑假時的疲勞感還沒釋放就立即開學,還有學期中發生了不少不順遂的事,總總的一切都讓我感到異常疲憊,成績也一落千丈。因此,這個寒假我決定稍微放自己一個假,讓身體和精神都充分休息,下學期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節點,學習的成果可能會大大影響未來的職涯,我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面對全新的挑戰。


111學年度第二學期:

目標:
這學期決定將步調緩下來,把重心放在打下穩固的機器學習基礎,並趕工專題。因為有許多課都是超過我現在的實力範圍,所以雖然課程較少,但其實不會輕鬆到哪裡去。此外,我打算使用旁聽的方式,以不給自己課業壓力且不造成衝堂的方式,取得更多學習機會。

修課內容【共21學分27小時
■共同導師──心靈成長(四)【1學分2小時──楊智傑
˙教了什麼
做專題
˙先備知識

˙上課方式
線上會議
˙評分方式
教授評分:100%
最終得分:通過
˙評價
在博愛校區整修了一棟系館,希望之後在交通校區的生活會更加便利。
˙推薦指數
無(必選)

■醫學基礎──微生物學及免疫學【4學分/4小時──陳紀如、朱孝益、徐嘉琳、高正彥
˙教了什麼

˙先備知識

˙上課方式

˙評分方式

Kahoot加分
最終得分:
˙評價

˙推薦指數


醫學專業人文選修倫理──醫院中的醫學倫理與人文2學分/2小時──黃志賢、楊令瑀、雷文玫、賴其萬、蔡甫昌、陳秀丹
˙教了什麼

˙先備知識

˙上課方式

˙評分方式

最終得分:
˙評價

˙推薦指數


■資工選修──影像處理概論【3學分/3小時──陳冠文
˙教了什麼
Digital Image Fundamentals、Intensity Transformations and Spatial Filtering、Filtering in the Frequency Domain、Image Resto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Color Image Processing
˙先備知識
訊號與系統(非必要)
˙上課方式
投影片、第三個小時為非同步教學
˙評分方式
程式作業(共五次:20%
期考(共二次60%
期末專題:20%
會調分非線性調分,原始分數:87
最終得分:93
˙評價
這堂課主要是在教傳統的數位影像處理方法,因為內容不多,所以在學期的最後幾週,教授會挑幾個比較重要的跟機器學習有關的主題講,不過這些內容不會考,總體難度不大,內容有趣,很適合當作一堂通識課來修習。作業分為程式作業和紙筆作業,都是實作上課教的內容,很快就能完成,期考都是手寫,考的都是上課教過的觀念和計算,期末考因為要背的式子較多,所以可以帶大抄。期末專題是要訓練一個模型幫舊照片上色,只要按照教授給的文獻去做就有基本分,如果有創新,分數會更高。
˙推薦指數

■資工必修──資訊工程專題(一)【2學分/2小時──魏群樹
˙教了什麼

˙先備知識

˙上課方式

˙評分方式
教授評分:100%
最終得分:
˙評價

˙推薦指數


■資工必修──基礎程式設計【0學分/3小時──林政寬、洪瑞鴻、黃寗琪
˙教了什麼

˙先備知識
程式能力
˙上課方式

˙評分方式
考試得分:100%
最終得分:87
˙評價
這堂課不會上課,成績是通過參加資工系辦的GPE檢定考試的結果決定,最終得分和檢定考試的結果之間的關聯不明,這學期聽說如果檢定考試拿到420就可以拿到A+,唯一能確定的是拿到260是及格標準。每個學期會辦約十一次考試,大概每二到三個星期就會辦一次,考試時間固定為星期三晚上六點到十點。考試的難度不大,共有六題,大概兩題簡單,一題中等,一題難,一題難且複雜,題目大多來自UVa題庫,只有極少部分是自己出的,通常最後一題會是難解複雜的,而這題除非要追求破台,否則大部分人都不會寫,即使是高手也會在秒殺準備方法就是去刷GPE題庫,因為基本上只會考題庫裡的題目,題庫在網路上都找得到,題庫裡面把題目分成三種星級,把三星級和二星級都刷過一遍就足以,剩下的題目就隨緣寫。考試時要到資工系的電腦教室考,電腦是Windows系統,評分使用的是GPE自己的online judge平台,寫程式的方法不限,但電腦只有內建幾種編輯器,我的作法是使用記事本編輯,然後在terminal用g++編譯,程式語言可以選擇C、C++、Python和Java,但只有C和C++是每題都能用的,所以建議還是使用這兩種語言,比較麻煩的是online judge的速度非常慢,常常要等個一個小時才能知道結果,還有如果不小心寫出無窮迴圈,在改完程式碼後,必須更換編譯後的檔名,因為原本的檔案會一直被系統調用,如果不改檔名會出現無法覆蓋現有檔案的警告。我的準備方式是每天練個三題,使用的是Virtual Judge平台,內含UVa題庫,練的時候我會把這題的解題思路記下來,然後在考前就重看一次所有題目的解題思路,總練習時間大約一個月。建議除非高中是程式競賽選手,否則像我這樣大學才開始接觸程式的人還是等修完演算法概論再來考會比較輕鬆。要注意的是,這不是競程,所以沒必要花時間去用甚麼優化技巧,基本上演算法對了就會過。最後說一下我的考試結果,我考了兩次,第一次狀態不太好,有很多題目會寫卻一直WA,所以只拿了180,第二次調整好狀態,雖然發生了寫到一半被隔壁關掉電腦的突發事件,還是順利拿到了410分,四題AC,當次考試排名第二,第一是420分。
˙推薦指數
這堂課是用來作為資工系畢業資格和輔或雙資工系的申請資格,若沒有上述需求則沒必要修

■資工選修──人工智慧醫學影像應用專題研究【3學分/3小時──陳永昇、陳麗芬
˙教了什麼

˙先備知識

˙上課方式

˙評分方式

最終得分:87
˙評價

˙推薦指數


■資工選修──虛擬醫用儀表【3學分/3小時──蕭子健、張家齊
˙教了什麼

˙先備知識

˙上課方式
轉性
˙評分方式

最終得分:
˙評價

˙推薦指數

■自由──生醫信號分析和模擬【3學分/3小時──董蘭榮
˙教了什麼

˙先備知識
電子學(一
˙上課方式

˙評分方式

會調分原始分數:89
最終得分:95
˙評價

˙推薦指數


共同體育其他──網球甲【0學分/2小時──詹益欣
˙教了什麼
截擊、對打
˙先備知識
正反手
˙上課方式
實作
˙評分方式
打牆壁20下以上就算及格,否則會安排作業,做完才能過
最終得分:95
˙評價
基本上都在打比賽,如果找了個好夥伴,打起來就會很輕鬆。
˙推薦指數

旁聽──機器學習概論與實作【3學分/3小時──陳麗芬
˙教了什麼

˙先備知識

˙上課方式

˙評分方式

最終得分:
˙評價

˙推薦指數


旁聽──機器學習導論【3學分/3小時──王聖智
˙教了什麼

˙先備知識

˙上課方式

˙評分方式

最終得分:
˙評價

˙推薦指數

課外──機器學習基石與技術──林軒田(台大)
˙教了什麼

˙先備知識

˙上課方式

˙評分方式

最終得分:
˙評價

˙推薦指數


■課外──晉弘科技參訪

心得:
修課順序被打亂



總體心得: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548704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c組|醫師工程師組|醫師工程師|陽明醫|醫學系

留言共 3 篇留言

神秘收藏家
要更新了沒

06-23 10:40

黃文佑
有啥好更新的... 暑修都還沒開始耶06-23 10:42
三個月換一次小熊 ♪
黃文佑 我好羨慕你.....

09-08 19:08

黃文佑
別嘲諷了 學長[e9]09-08 21:31
日式烤企鵝
加油

12-13 18:05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2喜歡★woyaolammo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醫學系醫師工程組修習紀錄... 後一篇:醫學系醫師工程組修習紀錄...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ilikemousse好朋友們
小屋新繪圖,歡迎大家來我小屋晃晃參觀喔~~~也歡迎交流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20:27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