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7 GP

寫作成長紀錄

作者:紅祐✨風暴治癒者│2016-11-05 13:42:31│巴幣:14│人氣:298


第一次看到Press Pause的MV時,
我想著要如何才能用文字書寫出這樣虛幻飄渺的意象。
後來我發現文字是做得到的。
因為文字跟萬物一樣,
是在簡單之中也能蘊含著森羅萬象的事物。



昨晚把Downtempo的最後一段寫完時,內心覺得非常平靜。

沒有什麼激烈的喜悅、感動,或是充實,短促,俐落,不拖泥帶水的,只是把一件事情完成的感覺。寫這篇文章的過程體驗跟經歷了許多以前迷惘的事,許多不曾有過的心情漸漸地浮上水面來。我一直覺得自己不是個小說寫得特別好,也不是特別認真的人,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寫作到現在,說不上有什麼戲劇性的成果,只是斷斷續續的寫寫停停,覺得痛苦,覺得迷惘,覺得挫折,但最後總會又回頭拿起筆。我想,或許這就是非常喜歡著一件事的感覺吧。

寫作的時候總覺得不安,針對自己,針對未知,針對外在環境,形形色色的恐懼,即使知道多數創作者經常會面臨相似的困境,對自己的質疑依然每回下筆時都會湧上心頭。我覺得質疑是件私密,內化的,也許是源自於一種具體的羞愧與比較,由於內在自我與外在形式衝突之下產生的矛盾。對這樣的恐懼,我曾經很疑惑,這樣的恐懼與自我批判是否必要?是否能夠不去恐懼的來書寫。直到現在每回下筆時還是覺得恐懼,既沒有找到答案,也還未釐清自己的迷惘,但寫完Downtempo時突然意識到,似乎慢慢地可以與恐懼本身並存,也或許這是我一直在尋找的事物逐漸浮出水面的樣貌。

對我來說寫作一直都不能算是快樂的事,雖有快樂的時候,但大多時候感受到的是考驗,像處在一間狹窄的偵訊室與自己的內心交談,談論孤獨,談論恐懼,談論迷惘,談論慾望,談論一些不在他人面前輕易說得出口之事。不知不覺彷彿只能透過小說來看世界,變得跟小說的創作過程融為一體,藉由寫作來活。但越是書寫,就越是覺得自己越是潛入自己的內心世界裡,最後變得難以分辨虛實世界之間的分界。去公開這件事情是令人感到羞恥的,但寫作又是如此公開展示之事。近日讀莒哈絲的《寫作》,她在〈進程中的死亡〉與〈被封閉在你的書裡〉裡提到一隻蒼蠅平凡的死亡悄聲成了文學的位移,她無法移開視線不去觀察死亡,體悟死亡中渲染而出的哀愁,於是平凡的死亡也成了不凡。許多人認為所謂的巨匠便是能夠在將日常生活的瑣事在他們手裡轉換為不凡的人,我想那是由於他們內心所容納之物與情感太過澎湃的緣故。莒哈絲說:「寫作像風一樣來到,赤祼祼的,它是墨水,是書寫,它飄過,和生命中飄過的其他東西不一樣,不像任何什麼,除了生命本身。」有段時間我一直訝異著人們總談論如何寫一個好故事,卻鮮少問為何要書寫故事。有個詳細名字我已記不清楚的非洲文學作家說過:如果一本書是沒有目的被書寫出來,那它不過是一疊紙。正因為巨匠寫的是生命本身,他們所書寫的事物是無法複製跟拷貝的經歷。

有時候,我覺得寫作本身的痛苦存在於外在世界的限制是如此劇烈,生命的體驗卻如此遼闊的緣故。九月與十月時,我和朋友討論了故事的框架之事,談論到暢銷作品對創作有著很鮮明的規範,跳脫常規以外的作品經常會被認為怪異、難讀。對於寫作者的水平好壞也有制式的標準,於是創作者的創作方向普遍性的被這樣的導向影響與模仿。雖說創作的根本本就源自模仿,但標準越是鮮明,創作者的創作範疇就變得越是狹窄。八年前,我曾經在寫作時突然意識到,自己寫出的小說風格被好萊塢影響的相當嚴重,在無意識的情況下驅使著自己書寫著好萊塢典型的起承轉合,角色的對話與互動方式與好萊塢塑造人物與劇情的方式非常雷同,連對社會的認知與善惡觀都建立在他人塑造而出的形象裡。對當時一直以為是以自我的意識在寫故事的我受到很大的衝擊,也逐漸發現那是由於我的生活的體悟是如此的匱乏,只能藉由模仿他人的創作與經歷來書寫,真正想要褪脫框架時,發現自己一無所有。但也是一種奇妙的解脫。好像再也不用藉由他人建立出來的世界與標籤而活,能夠面對自我跟築構自己的世界的奇特自由感受。也才漸漸能夠了解娜妲莉‧高柏在《狂野寫作》中所說的:「對自己有透徹的了解才能建立風格,因為風格發自內在...當你變得越來越活在當下,愈來愈深入安住於內在自我,然後才能說我們體認到自己所寫的是自身一切的迴響,我們的一切是寫作的後盾與堅實的基礎。」我在大學曾經拿過一門論文寫作課,當時我選的題材是研究科幻小說與奇幻小說之間分類的差異,因為兩者最初是被歸類在同樣的分類裡。當時我認知到分類不過是學者與商家為了方便分類被創造出來,作家並不為了分類寫作,而是有了作家的創作才產生了分類,許多作家甚至樂於挑戰分類的界線,刻意讓創立分類的人苦惱該如何分類他們的作品。現今在閱讀跟寫作時我也經常會想,普遍認知上的好作品是什麼樣子,分類的範疇跟對事物固定的解說方式是什麼樣子,其實普遍認知的分類與作品標準,都可以回頭追溯到源頭,時常是一本經典小說或是電影太過受歡迎,它本身便被當成模板大量拷貝再製造出不同的作品,再因大量複製產生一種公定認知的標準與遵循此模板必定是好作品的錯覺。於是好作品變得只存在於幾部經典作品的模板產生出來的教條崇拜裡,逐漸變得乾澀了。

回到源頭,寫Downtempo的時候,我想寫一篇關於父權、性別意識,與都市漂流感的作品,我想尋求答案,卻發現裡面沒有答案,故事自己自然走向了終點。沒有計畫,沒有結構,與概念,只是放任它的發展。後來我想起十月初時看了王家衛的《春光乍洩》,發現王家衛拍攝電影的方式只是無計畫的拍攝大量片段,之後再從拍攝的片段中剪輯出故事,因此王家衛本人、演員跟劇組最初都完全不知道會拍出什麼樣的電影。這樣帶有神秘色彩的創造過程我覺得非常有趣,也覺得這其實是一種非常考驗創作者與他所擁有的事物之間的信任關係的方式。現今普遍認知的大眾小說型態是具有紮實情節跟結構的作品,但作為直覺型,又是視覺主導的創作者我實在很不擅長去策畫縝密的書寫方式,也不擅長流暢的用文字呈現知性概念。雖然不是刻意,但寫完Downtempo的時候,好像體悟到了這樣的意義。不是刻意的去尋找答案,也不需要遵守規範,而是讓體悟跟感受自然從文字裡面流洩出來,找到它自己的節奏。無論那篇文章最後呈現出來是什麼樣貌,它的書寫過程對我來說別具意義,彷彿又經歷了一次自我解放。也似乎,更了解自己的風格是什麼樣子了。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337587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雜記

留言共 0 篇留言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7喜歡★phiz4420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DC│Downtempo... 後一篇:Cheritz│塗鴉...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dhreekingdon幸運看見的你
給你一顆紅心~讓你能保有一整天的好心情~祝你有個愉快的一天喲(<ゝω・)~❤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15:07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