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0 GP

秘魯馬丘比丘古蹟 ~!

作者:一既全 全既一│2008-10-21 18:12:58│巴幣:0│人氣:1835
簡介】
  馬丘比丘(英語:Machu Picchu,奇楚亞語「古老的山」之義,也被稱作「失落的印加城市」)是保存完好至今的前哥倫布時期的印加遺蹟。馬丘比丘位於現今的秘魯境內庫斯科西北130公里,整個遺址高聳在海拔約2350米的山脊上,俯瞰著烏魯班巴河谷為熱帶叢林所包圍。馬丘比丘是南美洲最重要的考古學中心,也因此是秘魯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地理坐標:南緯13°9′23〞,西經72°32′34〞。
  
在山頂上馬丘比丘的懸崖邊,人們可以欣賞到落差600米直到烏魯班巴河的的垂直峭壁。要消除高原反應,人們可以嚼古柯葉或muña——一種有香味的多項功效超過青黴素的草。
  
絕佳的地理位置使馬丘比丘成了理想的軍事要塞,它的位置也因此曾經是軍事機密。
  
由於獨特的位置、地址特點和發現時間較晚(1911年),馬丘比丘成了印加帝國最為人所熟悉的標誌。在1983年,馬丘比丘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遺產,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之一。但與此同時,馬丘比丘也面臨著遭旅遊業破壞的擔憂。


【歷史】
  人們認為馬丘比丘是印加統治者帕查庫蒂(Pachacuti)於1440年左右建立的,直到1532年西班牙征服秘魯時都有人居住。考古學的發現(加上最近對早期殖民文件的解讀)顯示馬丘比丘並非普通城市,而是印加貴族的鄉間修養場所(類似羅馬莊園)。圍繞著庭院建有一個龐大的宮殿和供奉印加神祇的廟宇,以及其他供維護人員居住的房子。據估算,在馬丘比丘居住的人數在高峰時也不超過750人,而在沒有貴族來訪的雨季時就更少了。
  印加王國選擇在此建立城市可能是由於其獨特的地理和地質特點。據說馬丘比丘背後的山的輪廓代表著印加人仰望天空的臉,而山的最高峰「瓦納比丘」代表他的鼻子。印加人認為不該從大地上切削石料,因此從周圍尋找分散的石塊來建造城市。一些石頭建築連灰泥都沒有使用,完全靠精確的切割堆砌來完成,修成的牆上石塊間的縫隙還不到1毫米寬。
  1913年,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用了整個4月刊來介紹馬丘比丘,這處遺址也因此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2003年有大約400,000人參觀馬丘比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大規模旅遊對遺址帶來的損害表示關注。秘魯當局堅稱這不是問題,遺址的偏僻會給旅遊業形成天然的限制。不斷有建議要在遺址修建纜車,但至今一直未獲批准。
  智利詩人巴勃羅·聶魯達最著名的作品,受馬丘比丘啟發的「馬丘比丘之巔」:
  「我看見石砌的古老建築物鑲嵌在青翠的安第斯高峰之間。激流自風雨侵蝕了幾百年的城堡奔騰下洩……」("Machu Picchu es unviaje a la serenidad del alma, a la eterna fusión con el cosmos, allísentimos nuestra fragilidad. Es una de las maravillas más grandes deSudamérica. Un reposar de mariposas en el epicentro del gran círculo dela vida. Otro milagro más")

【保護區】
  在1981年,馬丘比丘周圍32,592公頃土地被列為秘魯的「歷史保護區」。這個地區不僅包括遺蹟本身,還包括附近的地貌和動植物群,尤其是當地生產的蘭花。
  有理論指出馬丘比丘是一個印加"llacta"——即用來控制新徵服地區經濟的據點。這裡也是整個印加帝國境內最美麗的一處「據點」,在遭受進攻時用來保護印加貴族。這裡是Zapa印加的「安息地」和

「觀測站」。在被西班牙征服後,這裡成了Manco印加反抗軍的要塞。

【構成】
  按照考古學家的劃分,馬丘比丘有三個組成部分:神聖區,南邊的通俗區,祭司和貴族區(居住區)。
  在神聖區裡獻給最偉大的太陽神Inti的「Intiwatana」、「太陽廟」和「三窗之屋」是有重大考古學價值的主要寶藏。在居住區中有一部分是專屬於貴族們的,這裡的房屋成排的建在一個緩坡上;Amantas(智者)們的住宅有紅色的牆,Ñustas(王子)們住宅則有著梯型的房間。在主城堡中還有一片區域是專門關押和懲戒犯人的監獄。石頭建造的紀念陵墓是宗教儀式和獻祭犧牲的場所,裡面的空間呈拱形,牆壁上還有雕刻。

【建築】
  馬丘比丘的全部建築都是印加傳統風格的:磨光的規則形狀的牆,以及美妙的接縫技巧,牆上石塊和石塊之間的縫隙連匕首都無法放進去,讓人簡直無法理解印加人是究竟如何把他們拼接在一起的。
  讓人注意的是,雖然印加人瞭解圓形(太陽神Inti就是用它表現的),卻並不把它運用在建築中。建築用的龐大數量石塊究竟是如何搬運的至今是個迷。還有,雖然印加人不使用圓形,但卻利用了斜坡。據信他們讓成千上萬的工人推著石塊爬上斜坡。可惜的是印加人並未掌握文字的技巧而沒有留下任何描述文字。
  整個遺蹟由約140個建築物組成,包括廟宇,避難所,公園和居住區。這裡還建有超過100處階梯——每個通常由一整塊巨大的花崗岩鑿成。還有大量的水池,互相間由穿鑿石頭製成的溝渠和下水道聯繫,通往原先的灌溉系統。
  至今沒人明白印加文明能夠把重大20噸的巨石搬上馬丘比丘的山頂

【印加道路系統】
  在哥倫布時代之前南美文明修建的成千上萬條道路中,印加帝國的道路是屬於最吸引人的一類。道路網絡彙集在庫斯科,印加帝國的首都。其中一條道路通往馬丘比丘城。印加人稱沿海道路為Camino de los llanos(平路)而山路則稱為Cápac Ñam。
  現在,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遊客在印加道路——尤其是Cápac Ñam——上旅行,從庫斯科出發徒步兩天穿越安第斯山脈。
【瓦納比丘峰美景】
  每個登上神聖的瓦納比丘山峰的人都能得到俯瞰馬丘比丘的機會作為獎賞。日出日落時分是欣賞城堡和美妙光影效果的最佳

【重新發現】
  1911年的7月24日,美國歷史學者 Hiram Bingham 讓西方世界注意到了馬丘比丘。他被熟悉此地的本地人帶到馬丘比丘。這位受爭議的探險家-考古學家在這裡完成了一份該地區的考古學報告。Bingham想出了「失落的印加城市」這個吸引人的名字,並用作他第一本書的書名。
  2002年,其他不為人知的二十世紀探險家留下的足跡被人發現,這些發現顯示 Bingham 當初為了成為公認的馬丘比丘發現者而故意掩蓋了這些痕跡。
  雖然發現馬丘比丘的功勞落到了 Bingham 頭上,長期研究庫斯科的 Simone Waisbard仍然堅稱馬丘比丘的發現者另有其人,最先到訪這裡的是「Enrique Palma,Gabino Sánchez 和 AgustínLizárraga」,他們於1901年7月14日將名字刻在了一塊岩石上。而 Bingham最初實際上在尋找的是維特科,印加帝國在西班牙征服秘魯時期最後的避難所和反抗據點。反覆探索這個區域之後,他在1911年被居住在遺蹟所在地的當地奇楚亞人帶到了馬丘比丘。Bingham之後又幾次到訪這裡並進行挖掘,直到1915年。在他寫的幾部關於馬丘比丘的發現的書籍中,「失落的印加城市」一書大為暢銷。
  Bingham 將5,000件古文物帶回了耶魯大學。在秘魯政府長期要求之下,這些文物至今仍然未被歸還。越來越多的人認為 Bingham 和其行為是典型的對文化遺產的掠奪,秘魯遭受其害頗深。


又是一個外星人幫忙蓋的建築阿XDD(在我的認知裡~金字塔 長城都是-.-)

不哈拉了ㄒㄒ

今年朋友才去"吳哥窟"旅遊~

說到那裡真的很不錯~不過也被遊客們東摸摸西摸摸的破壞很嚴重ˊˋ

每天只限定固定數量參觀了QQ

感覺馬丘比丘也是同樣的處境~不知有生之年是否能好好的去看看阿555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78135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留言共 1 篇留言

凌煙
我之前看讀者文摘有介紹這裡
還說那邊的考古團隊有在收觀光客去幫忙挖掘跟保護呢
當然會需要接受一些訓練
晚上好像可以睡在那
最重要的是可以比別人了解更多馬丘比丘的事
不過當然要選在他們挖掘的季節去才行
我也好想去好幾年了(不知道哪年哪月才有時間去=.=)
但是去之前身體得先鍛鍊好

10-21 18:36

一既全 全既一
睡在那~晚上應該不少飛碟~lol

要跟外星人搏鬥真的要把身體鍛鍊好- -

亂哈拉一通~XDD10-22 17:50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喜歡★bleedyoyo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世界十種最聰明動物大排名... 後一篇:中華文化之哀: 儒家六藝...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