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0 GP

小矮人的故事

作者:佑│2014-02-08 20:07:57│巴幣:0│人氣:370


其實,小人的出現不只是人類社會的個別現象,在遠古時代,確實曾經大量存在過小人。(Photos)

古書中常有小人的記載。如「武帝時,東郡獻短人,長五寸,上疑其山精,常令案上行。」(西漢《漢武故事》)清朝「康熙三十一年五月,外國貢小人一,其長二尺餘,面目肢體與人無異,似四十許人,四譯館為制小人衣冠,啟奏進上。此人手持小傘蹣跚而行,傘式與中華同,人故嬲觸之,輒吱吱作響如猴,觀者塞路。」(清代東軒主人《述異記》)

在現代社會,也有一些人親眼目睹過小人。筆者的一位朋友講述了這樣一段特殊的經歷:

「一九八三年,我住在吉林四平市。一天早晨,不滿兩歲的女兒吵著要吃吉利雞,我便上街去買。一出院門,就看到對面馬路牙子上圍著幾十個人在看熱鬧。出於好奇,我也擠過去看個究竟:

哇!路邊那塊不足兩尺長、約一尺寬的石板上居然站著三個很小的黑人!他們看上去不足一尺高,好像是一家三口,一男一女兩個高點的人中間,站著一個小孩。男的長著鬍鬚,頭上戴著露頂的草帽。女的穿著類似裙式的衣服,小孩的性別看不出來。肯定不是侏儒,他們的身體比例非常協調,就像縮小版的現代人類,也很健康。

聽旁邊的人嘰嘰喳喳的議論,我明白了,原來這三個小人晚上躺在這個小石板上睡覺,被早起的人看到了,大家就圍上來了。人群中有好奇的問:『你們從哪兒來的呀?要到哪兒去?』他們好像聽不懂人話,就看他們好奇的瞅瞅圍觀的人,然後湊在一起『吱吱嘰嘰』的說著甚麼,也聽不懂他們說的是甚麼語言。

看了一會,我因惦記家中的女兒,便匆忙離開了,後來這幾個小人怎麼樣,就不知道了。」

在明慧網中,作者「玉清」也講了她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遇到小人的經歷:

「故事發生在六十年代初,那時我才十三歲,是農村的一個放牛娃。

初夏的一天中午,雨後剛晴,我和哥哥去莊稼地裏拔草餵牛。拔回來的一大籃子稗草,草根上帶了很多泥,我們把草倒在我家宅後的水塘裏,我和哥哥下到水裏準備洗草。剛下去我就發現有一個小人,只有幾寸高,全身都是黑的,像墨染的一樣黑。那小人騎著一匹黑馬,也是幾寸高。右手還舉著鞭子,也是幾寸長。鞭子也是黑的。就像一位武士騎著一匹戰馬的模樣。

那小人騎著小馬,從池塘的岸邊出來,馬蹄踏著水面如履平地一樣,快速的向池塘中間奔跑,正好經過我身旁,距我不到一米遠。當時我很害怕。我一邊急速的往岸上上,一邊大聲喊:哥哥,快!快上來。哥哥見我那個緊張勁也很吃驚。等我上岸後再回過頭來看時,甚麼也沒有了。」

其實,小人的出現不只是人類社會的個別現象,在遠古時代,確實曾經大量存在過小人,他們還擁有自己的國家。如《山海經》記載,在東海之外有小人國,名叫「靖人」,《史記》〈大宛列傳〉載:「小人國在大秦南,人才三尺,其耕稼之時,懼鶴所食,大秦衛助之,即焦僥國,其人穴居也。」史書關於小人的記載不下幾十處之多。包括清朝大名鼎鼎的大學士紀曉嵐在他的《閱微草堂筆記》中,也有小人的記載:烏魯木齊有「小人高尺許,男女老幼一一皆備,遇紅柳吐花時,輒折柳盤為小圈,著頂上。作隊躍舞,音呦呦如度曲。」這些小人被當地士兵稱之「紅柳娃」。

--摘編自明慧網

來源http://www.epochtimes.com.tw/n82581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233818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小矮人|故事|遠古|史書|記載|述異記|山海經|史記|閱微草堂筆記|漢武故事

留言共 0 篇留言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喜歡★l1204875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佛州1100噸城堡 男子... 後一篇:生命的記憶?昏迷甦醒說起...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pjfl20180818自己
06/03,03:03,告訴自己要加油!看更多我要大聲說9小時前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