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26 GP

【書語】故事令人瘋狂,最好與最壞的年代?「簡語」

作者:赤紅時夜│2022-10-11 22:12:57│巴幣:78│人氣:203

〈如何製造一場沒有壞人的大屠殺〉

  故事是移情機器。當它們真正起作用時,我們會被傳送到不同的世界,進入不同的腦部。

  故事幫助我們以想像得到的最極端方式消除彼此差異──把「他們」變成了「我們」。
  在最好的情況下,故事顯示我們彼此的差異只是海市蜃樓,我們所抱持的偏見都是沒有根據的。

  以下研究驗證了這一點:閱讀哈利波特小說的孩子們不僅汲取了作者的精采故事,還有她個人的寬容態度。孩子們對諸如少數族裔與同性戀者等邊緣化的「其他人」的消極態度有所減少。
  即使最近該作者的推特貼文引發了她對變性人的容忍度爭論,但上述觀點仍是不爭的事實。


  歷史學家琳恩‧杭特在她的著作《創造人權》中表示,所謂一七零零年代後期,奴隸制、父權制與司法酷刑等古老的人類習俗受到了突如且不間斷攻擊的人權革命,其中很大程度上是由一種新的故事形式──小說的興起所推動。

  與戲劇不同的是,這部小說帶給觀眾一種直接、透明的幻覺,不僅可以了解一個人的外在言行,還可以了解他們的內心想法與感受。
  根據夯特的說法,小說教會人們在家庭、宗教、國家與性別之外產生同理心,這麼做幫助催化了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道德革命。

  夯特的案例主要基於小說興起與普遍人權該念的誕生之間的隱晦關聯。當時對於故事寄情作用的研究不符增加,也使她的主張更具合理性。

  研究表明,像《湯姆叔叔的小屋》並不僅僅讓白人讀者對黑人產生更多的同情。他們認為同理心是一種肌肉,可以藉由閱讀小說鍛鍊,它就會變得越來越強壯。

  廣為人知的研究表明,大量閱讀小說與移情能力成正比。即使研究人員控制了已經具有高度同理心的人可能會自然被小說吸引的可能性,這些結果似乎仍能成立。


  出於所有這些原因,故事被偉大的藝術家、思想領袖與科學家廣泛推從為打破偏見與部落主義、鼓勵舞們對更多類型的人採取更人道行為的最大希望。

  但你的大腦後端可能快速冒出一個疑慮,這種疑慮被稱為「負面理論資訊組合」。

  現在我們的故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我們的同理心是否迅速增加?我們是否能夠更好地跨越政治、種族、階級、性別等舊有的分歧來相互理解?

  我們有更「不懷惡意,對所有人施以良善」嗎?或者說,我們這個充滿故事的時代是否感覺和以往一樣易怒且冷酷?


  所以,專家們得提出一些解釋,如果故事有如此撫慰人心的效果,為什麼講故事的大爆炸沒有與和諧以及同理心的大爆炸同時發生?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55775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故事洗腦術|故事讓人們分崩離析|移情機器|同理心|道德革命|負面理論資訊組合

留言共 1 篇留言

亞爾斯特
這是一個好問題,我也沒有想過這點。

10-16 16:09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26喜歡★u741236913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Kurzgesagt』... 後一篇:『森纳映画』軍事模擬,讓...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shane8124各位帥哥美女們
新聞學院的戀愛預報 122#徐叔 更新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20:02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