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8 GP

【(V)o¥o(V)フォッフォッ50】淺談飯島敏宏的巴爾坦星人論

作者:迫水未來│超人力霸王│2016-07-24 23:30:06│巴幣:16│人氣:1433


說道超人力霸王系列中除了M78星雲人以外最有名的異星人,大概就是巴爾坦星人了吧。說是即使是對於超人力霸王只有粗淺地了解的人(可能只限日本?)也知道其名字的超有名異星人也不為過,不只在怪獸人氣投票中是常勝組,在網路上巴爾坦星人還有自己的表情文字「(V)o¥o(V)」、「(Y)o\o(Y)」等,其知名度與受歡迎的程度可見一班。

50年前的今天,1966年7月24日,巴爾坦星人第一次出現在電視上。這也是從《超人力霸王》開始的超人力霸王系列中第一個地球人與異星人接觸的故事(若計入《Ultra Q》則否)。
昆蟲般的造型、分身術、被飛彈打中倒下後可以馬上復活爬起來、「生命?什麼是生命?」等等元素,讓觀眾完全感受到這是來自其他星球與人類完全異質的存在。

巴爾坦星人是《超人力霸王》中除了M78星雲人外最早登場的異星人,而且有於其初登場的「打擊侵略者」(播出順序為第二話)在製作順序上是第一話,因此從某種角度來說巴爾坦星人也是在《超人力霸王》劇集中最早出現的異星人。

從五十年前登場以來,巴爾坦星人便時常在超人力霸王系列中登場,像是在可以視為初代重製版的《超人力霸王Powered》與漫畫《超人力霸王 THE FIRST》中巴爾坦星人便作為侵略地球幕後黑手登場,在前者中甚至被描寫為毀滅了無數行星的兇惡侵略者。如今,巴爾坦星人普遍被認為是「超人力霸王的死對頭」(ウルトラマンのライバル),在円谷官方的論述中也常見這種說法。可是,當年在「打擊侵略者」中擔任導演與劇本的飯島敏宏導演(在寫劇本時的筆名是「千束北男」)卻在超人力霸王五十周年時說了「希望巴爾坦星人不要再是惡役了」,在十年前的訪談中,飯島導演甚至表示「在《超人力霸王》中登場的最早的巴爾坦星人才是真正的巴爾坦星人,在這之後於超人力霸王系列中登場的各式各樣異色的巴爾坦星人,我是不承認的」,身為「巴爾坦之父」的飯島敏宏對於在《超人力霸王》之後登場的各代巴爾坦星人做出了如此嚴厲的批判與願望。

自「打擊侵略者」與「科特隊邁向太空」之後,雖然巴爾坦星人繼續在電視、電影、小說、漫畫等媒體上登場,但這些多采多姿的巴爾坦星人故事都不是飯島導演的作品。時隔三十五年與四十年之後,飯島導演的巴爾坦故事才再次登上螢幕(《超人力霸王Cosmos THE FIRST CONTACT》與《超人力霸王Max》「歡迎來到地球」前後篇)。

究竟,飯島導演對於巴爾坦星人有什麼想法呢?飯島導演想透過巴爾坦星人來傳遞什麼訊息呢?本文今天想透過簡單地談論一下飯島導演執導與編寫的巴爾坦星人故事,來一窺飯島敏宏的巴爾坦論。



這張有名的巴爾坦星人(第一代)與初代的合影(?)是在《超人力霸王》開播前的宣傳會中所拍攝的照片,所使用的縮尺模型組合曾在《Ultra Q》「地底超特急向西」中使用。


成田亨先生的巴爾坦星人設計決定稿。巴爾坦星人是飯島提出概念後由成田完成的異星人設計。雖然在今天巴爾坦星人是大人氣的經典異星人角色,但是成田本人對於巴爾坦的設計卻抱持否定的態度,認為不是符合自己藝術理念中的異星人角色。另外,比起在「打擊侵略者」中登場的第一代,「科特隊邁向太空」中登場的第二代更符合成田的設計。



飯島敏宏導演擔任劇本與執導的巴爾坦星人故事更有四集電視劇與一部電影,分別是《超人力霸王》第2話「打擊侵略者」(1966年7月24日首播)與第16話「科特隊邁向太空」(1966年10月30日首播)、Cosmos的第一部劇場版《超人力霸王Cosmos THE FIRST CONTACT》(2001年7月20日上映)、《超人力霸王Max》第33話「歡迎來到地球!前篇-巴爾坦星的科學-」(2006年2月11日首播)與第34話「歡迎來到地球!後篇-再見了!巴爾坦星人-」(2006年2月18日首播)。其中,《超人力霸王Cosmos THE FIRST CONTACT》與《超人力霸王Max》「歡迎來到地球!」兩個故事的源頭是來自於飯島導演在1993年所寫的電影《超人力霸王 巴爾坦星人大逆襲》的劇本。《超人力霸王 巴爾坦星人大逆襲》雖然最後沒有進入拍攝成為電影,但其內容與想法充分反映在飯島於Cosmos與Max所創作的巴爾坦故事上。


這邊很簡單地以巴爾坦星人為重點簡單述說這五個故事。

在「打擊侵略者」中,失去故鄉、與20億3千萬名同胞逃離母星搭乘太空船在星際間流浪的巴爾坦星人為了修復太空船而偶然降落地球,不過降落之後決定乾脆移居。在與科學特搜隊及防衛隊(防衛軍?)的交涉失敗後,巴爾坦星人決定以實力行使的方式進行移居,只是,發動攻擊的巴爾坦星人最後敗於超人力霸王,而太空船與其餘在船中冷凍睡眠的巴爾坦星人最後也被超人殲滅。

在「科特隊邁向太空」中,在上次的事件中殘存的巴爾坦星人移居到了R行星,並且對於超人力霸王與地球人展開復仇。雖然巴爾坦星人設下了陷阱,但最後還是敗於超人力霸王與科特隊手中。

永田喜嗣對於這兩集故事分別下了這兩個註腳:「作為難民的巴爾坦星人」與「報復的連鎖」。

接下來是以《超人力霸王 巴爾坦星人大逆襲》為藍本的兩個平成的飯島巴爾坦故事。這兩個故事的其中一個相同點就是都有主張武力施行的大人/青年巴爾坦星人與反對的小孩/少女巴爾坦星人兩組想法不同的巴爾坦星人同時當場。

在《超人力霸王Cosmos THE FIRST CONTACT》中,於Cosmos的世界觀中登場的巴爾坦星人同樣是失去了故鄉、在太空中流浪尋找安居之地的異星人。不同於初代中的巴爾坦星人,Cosmos的巴爾坦星人從一開始就決定以武力征服地球來完成移居,不過,這只是大人巴爾坦星人(バルタン星人ベーシカルバージョン)的想法而已,雖然大人巴爾坦星人確實是(自認為)為了小孩巴爾坦星人(チャイルドバルタン)著想而侵略地球,但是小孩巴爾坦星人並不贊成大人的想法,他們想要選擇和地球人一起生活而非征服地球,只是在來自大人的壓力下一度參加了大人的侵略作戰。SRC與防衛軍對於大人巴爾坦星人的對策失敗之後(SRC的非暴力作戰失敗是防衛軍的武力行使的關係...),變為兇惡樣貌的「新巴爾坦」樣貌的大人巴爾坦星人與Cosmos展開最終決戰。戰敗的巴爾坦在悲憤之下,選擇了以自爆結束自己的生命,其遺體在被Cosmos的光線恢復為原本的樣貌後,被無數的小孩巴爾坦們運回太空船廢月,告別了地球的小孩巴爾坦們再度踏上了前往太空的道路。

而在《超人力霸王Max》「歡迎來到地球!」中,攻擊地球的巴爾坦星人的目的不再是為了移民,而是「伸張正義」。巴爾坦星人中的好戰派暗黑巴爾坦星人(ダークバルタン)認為地球人是汙染了自己的星球後向月球、火星等伸出魔掌的侵略者,意圖將太空化為自己之物。故此,暗黑巴爾坦開始進攻地球。與好戰派對立的穩健派巴爾坦星人Tiny巴爾坦(タイニーバルタン)得知暗黑巴爾坦的計畫之後,便先行前往地球警告地球人,以及在地球人少年的協力下致力於阻止暗黑巴爾坦的侵略。暗黑巴爾坦發動攻擊後,超人力霸王Max與DASH都被打得毫無招架之力。即使Max在Tiny巴爾坦與地球人少年們的協助下復活,但是仍然不敵暗黑巴爾坦。最後終止戰鬥的是來自巴爾坦星的古代銅鐸,失去戰意的暗黑巴爾坦在DASH新兵器的照射下回復為巴爾坦星人原本的樣貌(和地球人一樣的樣貌),並在最後與Tiny巴爾坦一起回到了母星。



巴爾坦的孩子們與大人們選擇了不同的道路。如同在超人力霸王的故事中屢屢可以看到地球人孩子們一般,相較於被舊有的暴力與排斥思維所束縛的大人,在巴爾坦星的孩子們身上,看到了能夠邁向更美好與更正義的未來的可能性。這或許,包含著製作者們希望孩子們成為能夠改變這「現實」之希望的願望吧。



在這五個故事之中,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貫穿四十年的飯島巴爾坦故事中的兩個重要主軸:「巴爾坦星人是反映了比起今天有更發達的科學技術與經濟力的人類未來樣貌的負面教師」以及「與他者的互動」。




※巴爾坦星人是人類的負面教師         


在《Max!Max!Max!怪獸大畫報》所收錄的訪談中,飯島導演表示巴爾坦星人是「反映出了擁有比起今天更加發達的科學與經濟的未來人類可能的樣貌」。

初代中的巴爾坦星人,因為瘋狂科學家的核實驗而失去了故鄉巴爾坦星。

曾經被人類視為希望的「核能」除了是人類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一個里程碑之外,同時藉由核能發電所帶來的大量能源也能夠大力推進產業發展。「核」可以說同時代表了科學力與經濟力的躍進。在1950、60年代,人類對於「核利用」充滿了美好的想像,不只想將核能作為船艦、飛機、太空船等的動力源而已,甚至還有人提出如「核能吸塵器」等核能的家庭使用,在1950年代初期寫成的科幻名作艾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中,也描寫了未來科技進步的人類們在家中使用核動力家電的情境。在日本,在1952年誕生、由漫畫大師手塚治虫創作的「原子小金剛」這個廣受歡迎的漫畫角色在設定上便是核動力(之後改為核融合)的善良機器人。

《超人力霸王》播出的1966-'67年,日本正處於高度經濟發展期。人們對於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與快速的經濟發展充滿了美好的想像與嚮往。高度的科學技術促進了經濟的成長,而高度的經濟成長也推動了科學進步的速度。科技發展與經濟發展,可以說是相輔相成的。

不過同時,廣島與長崎核爆只不過是二十年前的事情。而在這二十年間,人類不但不斷發展出更加強大的核子兵器並進行試爆(核試爆也造成了環境汙染與對人的侵害,如成為《哥吉拉》契機的第五福龍丸號事件),並且在相互保證毀滅的戰略思維下大量製造核子彈頭。冷戰中的人們,總是處於核戰爭的陰影之下(1961年的《世界大戰爭》就可謂充分反映了當時人們對於全面核戰爭的恐懼,而1964年的《奇愛博士》更是充分諷刺了當時的核戰略的傑作電影,個人私心十分推薦喔)。尤其對於在社會上曾經有不少人親身經歷過核的恐怖的日本人來說,對於「核」(尤其是核武器)帶有的否定意識或許比起其他國家的人們更加強烈。

總而言之,因為高度的核技術而毀滅的巴爾坦星人毫無疑問同時也是在暗示著未來的人類。


時間到了二十一世紀,《超人力霸王Cosmos THE FIRST CONTACT》中的巴爾坦星毀滅的原因是「環境破壞」。在邁入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大家都發現到了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經濟的高度發展的代價是什麼。在高度資本主義下的經濟發展與科學技術運用對於地球環境產生了無法忽視的破壞,相信這點是不用我多說的。

到了《超人力霸王Max》「歡迎來到地球!」,「巴爾坦星人是人類的負面教師」這個元素可以說是發揮到了一個極致。Max版的巴爾坦星人並不是一開始就長著一副如昆蟲般的模樣的。巴爾坦星人原本是和人類長的一樣的異星人,然而為了要適應核戰爭所帶來的惡劣環境,巴爾坦星人讓自己「進化」成如今這個異形般的姿態。在資本主義的經濟體制之下,戰爭或許是不可避免的--戰爭是使陷入困境的資本讓自己能夠增殖的有效手段;而同時,人類高度發展的科學技術也反映在戰爭武器之上(事實上,不少科技發展是來自戰爭與兵器的需求),這些以高度科學技術所製造出來的兵器(尤其是ABC兵器),能夠以極高的效率屠殺生命以及對地球環境造成需要許多時間才能復原的破壞。

巴爾坦星的人們,原本是和人類長的一樣的物種,但是因為高度經濟與科學發展之下的核戰爭造成的母星環境毀滅,讓他們變成了如異形般的樣貌。

我曾看過一句話:「M78星雲人與Max版的巴爾坦星人在設定上都曾經是『人類』。而未來的人類.地球人要成為M78星雲人還是巴爾坦星人,操之在我們自己手中」。


總而言之,三代飯島巴爾坦星人都是因為高度的經濟與科學技術發展而失去了故鄉,並且進一步成為了侵略者。這樣的設定並不只是作為科幻故事的趣味而已,而是飯島導演對於「現實」的進言。如同飯島導演所言的:「透過Max與身為地球人負面教師的巴爾坦星人之間的戰鬥傳達了各自的正義。本來的巴爾坦是有著和地球人相似的樣貌、比較溫和的種族,但是因為母星被放射能汙染之故,若不變成有著厚皮的昆蟲般的樣貌便無法生存。我並不是要否定促進人類幸福的科學與經濟的發展,但是在承認科學進步的同時,我也想傳達地球的和平是絕對不可或缺的」。


最後我想提一下「巴爾坦的孩子們」。雖然三代的飯島巴爾坦故事中的巴爾坦星人都是「反映人類未來樣可能貌的負面教師」,可是在《超人力霸王Cosmos THE FIRST CONTACT》與《超人力霸王Max》中的小孩巴爾坦與Tiny巴爾坦這兩個角色的安排與設定卻十分有意思。她們不贊成男性大人們的侵略路線,甚至與之直接對抗,而同時她們的設定又都是「孩子」。不論是Cosmos中的大人巴爾坦星人或是Max中的青年的暗黑巴爾坦,或許都影射著現實中人類世界的大人吧--把世界搞一團亂,最後還是繼續在「不斷的以掠奪的方式來達成擴張發展」的固有思維下選擇將其他地方的人們視為敵人,以武力來解決問題(←這也就是在現實中被許多人視為「理所當然的硬道理」的想法,不是嗎?)

可是不論是小孩巴爾坦還是Tiny巴爾坦,她們都沒有走上與大人一樣的道路。反之,她們/他們選擇了與他人共存、試圖理解與尊重他人、非武力的道路。在《超人力霸王Cosmos THE FIRST CONTACT》的「大人⇔小孩」,以及在《超人力霸王Max》中「青年⇔少女」的構圖。我不知道飯島導演是否在性別上也故意做此設定,不過或許這正是對於由男性與老人所主宰的這個亂七八糟的世界的一個對抗也說不定。不過至少,我們應該可以從中看到飯島導演的願望,希望還沒有被「現實」所束縛的年輕人們與孩子們能夠成為改變世界的希望。


大家有聽過「Family of Man」這句話嗎?這是呼籲住在地球上的人們超越膚色、宗教、風俗、習慣等的差異大家如同家人般地一起生活。雖然有這種想法,但事實上在地球上仍有數不盡的戰爭與暴力。「Family of Man」,全宇宙是一家人。

--渡邊響子 音樂教師.SRC創始七人
《超人力霸王Cosmos THE FIRST CONTACT》




能夠阻止「史上最強巴爾坦星人」的暗黑巴爾坦的武力侵攻,不是超人力霸王,也不是地球人的超科學兵器,而是來自故鄉的音樂。終結了超人力霸王與巴爾坦星人「最後的戰爭」的是巴爾坦星自古流傳的樂器的樂音。「這就是超人力霸王,如果在孩子們心中超人力霸王留下的不僅只是打倒怪獸而已,更是和平使者的印象的話,我會很高興的」(飯島敏宏)




※與他者的互動:從戰爭到和平


從巴爾坦星人第一次在電視上登場時開始,就讓觀眾感受到他們是異於我們人類的存在(尤其是「打擊侵略者」中無法理解個體生命的巴爾坦星人給人的異質感是最重的吧)。

超人力霸王系列中的巴爾坦星人的故事,就是地球人與異星人接觸的故事。而如同許多描寫地球人與異星人接觸的故事一般,巴爾坦星人的故事,同時也是一個反映著「我群」在遇到「他者」時該如何處理的故事,尤其在飯島的巴爾坦星人故事中,這點的討論是故事的核心。而相較起一以貫之的「作為地球人負面教師的巴爾坦星人」這個元素,「與他者的互動」這個元素四十年間的發展有著巨大的轉變。


在「打擊侵略者」中,地球人在討論巴爾坦星人對策時有一段相當有意思的安排。在討論巴爾坦星人的防衛會議中,一副軍人樣的的防衛隊(軍)的代表一開始就提議用新型飛彈攻擊,不過與會的科學特搜隊村松隊長卻說應該要與異星人進行對話,而在之後實際的對話中,早田也提議了共存的提案。

這個「科特隊⇔軍隊」的對立關係是很有意思的,其中也可以說藏有著批判軍事主義的訊息吧。而這個對立關係之後在《超人力霸王Cosmos THE FIRST CONTACT》得到了更進一步的發展。

在《超人力霸王Cosmos THE FIRST CONTACT》中,同時出現了調查超常現象的志工團體「SRC」(對,TV版中全球規模組織的SRC一開始也是只有七個人兩架飛機的)與徹底的軍隊「防衛軍國家緊急部隊SHARKS」。從面對怪獸吞龍的事件,就可以明確地看出這兩個組織的作風與價值觀的徹底不同。面對從地底復甦的吞龍,SRC面對吞龍,首先以非致命武裝封鎖牠的行動後,再用冷凍瓦斯暫時性凍結牠,待之後送回地底繼續沉睡會做進一步處理。然而SHARKS卻是派出大量戰鬥機發射大量飛彈將吞龍擊倒(不過應該是沒死)。從某方面來說,SHARK可以說是本作真正的惡役。

在《劇場版 超人力霸王Cosmos THE FIRST CONATCT 超全集》所收錄的飯島導演的訪談中,談到了將SRC設定為「非武裝志工團體」的理由:飯島導演認為,以往的特搜隊.防衛隊雖然說做的是「怪獸退治的專家」,但他們事實上做的事情比起「退治」(消滅),更像是對於該如何處理怪獸此一常識外的存在作出對策。而在《超人力霸王Cosmos THE FIRST CONTACT》中,飯島導演強化了這一部分,並且想要完全排除掉「使用稅金的軍隊」的意象。而事實上,在《超人力霸王Cosmos THE FIRST CONTACT》中,貫徹非武裝、和平解決的SRC給人的印象確實也完全不帶有任何「軍隊」的色彩。


在此,讓我們先將話題回到「打擊侵略者」。前面說到在五十年前飯島導演就在超人力霸王系列的第一個異星人故事中選擇了「對話解決」,可是「打擊侵略者」後半段最後卻迎了最惡的結局:對話失敗,巴爾坦星人與地球人及超人力霸王的全面戰爭。而且在本集的最後,發生了極度爭議的「超人力霸王將滿載20億巴爾坦星人的太空船爆破」的事件。

在「打擊侵略者」中雖然一開始做了「非暴力」的嘗試,但最後還是通向「暴力」的全面戰爭,並且出現了「一方全面的屠殺」這個惡劣的結果。

然而35年後,出現了不同的發展。

在《超人力霸王Cosmos THE FIRST CONTACT》中的巴爾坦星人比起「打擊侵略者」中的巴爾坦星人可以說是態度更加強烈,從一開始就打算以武力征服地球。雖然SRC的做法相比起科特隊,似乎更傾向是「對策」而非「對話」,不過SRC對於巴爾坦星人的非暴力作戰失敗的原因並非巴爾坦星人的不接受,而是SHARKS的武力介入。而且如同前文所述的,在《超人力霸王Cosmos THE FIRST CONTACT》中出現了反對武力行使、希望和平的巴爾坦星人。

然後,《超人力霸王Cosmos THE FIRST CONTACT》巴爾坦星人與地球人及超人力霸王間的戰爭的最後結局是如何呢?這次,沒有重演了1966年的悲劇。主戰派的巴爾坦星人在被Cosmos阻止而侵略斷念後自我了斷,其他的希冀和平的巴爾坦星人決定再次踏上前往太空的道路。

在「打擊侵略者」中出現的「希望不要以武力解決」的想法在《超人力霸王Cosmos THE FIRST CONTACT》得到了進一步的發揮與貫徹,有了明確的「反戰」的意圖在其中。然後,這個「反戰」的想法,進一步在《超人力霸王Max》「歡迎來到地球!」有更加進一步與貫徹的發展。

雖然在《超人力霸王Cosmos THE FIRST CONTACT》中,巴爾坦星人最後是選擇了自爆結束了戰爭,不過,這確實也是Cosmos以武力對抗之下的結果,而且巴爾坦星人「自爆」的作法也是一種暴力,即使是對自己為之的。


在《超人力霸王Cosmos THE FIRST CONTACT》五年後的《超人力霸王Max》「歡迎來到地球!」中,史上最強的巴爾坦星人登場了。這次,巴爾坦星人為了「伸張正義」懲罰「意圖侵略太空的地球人」(至少在暗黑巴爾坦眼中是這樣)而對地球發動攻擊,而且就連最強最速的超人力霸王Max都不是暗黑巴爾坦的對手,兩次對戰Max始終都處於劣勢。

最後,讓暗黑巴爾坦與超人力霸王Max&DASH之間的戰鬥完結的,不是超人力霸王的奮力一搏,也不是什麼地球人的超兵器炸彈或光束砲,而是Tiny巴爾坦與地球人少年們演奏古巴爾坦的樂器銅鐸的樂聲。「音樂」在《超人力霸王Cosmos THE FIRST CONTACT》中曾經暫時終止了巴爾坦星人的攻擊行動,而在《超人力霸王Max》「歡迎來到地球!」中,音樂成為了終結戰爭的關鍵。

《超人力霸王Max》第34話「歡迎來到地球!後篇-再見了!巴爾坦星人-」中暗黑巴爾坦與超人力霸王Max及地球人間的最後決戰,也是飯島導演的作品中與巴爾坦星人的戰爭最後的對決。這不只是《超人力霸王Max》中與巴爾坦星人的最後戰爭而已,更帶有四十年來超人力霸王及地球人與巴爾坦星人之間的戰爭的最終章。而終結這「最後的戰爭」的,不是英雄的實力行使,而是希冀和平與非暴力的音樂。
(雖然在《超人力霸王Max》之後到今天的這十年間巴爾坦星人也繼續登場,但是這些巴爾坦星人恐怕飯島導演也不會想承認吧)

結束巴爾坦與M78星雲人及地球人戰爭的不是武力,而是音樂。現實中亦是如此,戰爭是沒有辦法終結戰爭的,只有非暴力的事物才能終結暴力的戰爭。飯島導演想要傳達的,或許就是這個吧。

聽到故鄉的音樂的暗黑巴爾坦,失去了戰意,找回了初心。「打擊侵略者」與「科特隊邁向太空」中的巴爾坦被Spacium光線所焚燒;《THE FIRST CONTACT》中的巴爾坦被Cosmos的實力行使所阻止後自我了斷;在「歡迎來到地球」中,巴爾坦沒有死亡,而是反省了自己過去的錯誤並且改變。四十年後,終於不是以一方的滅亡告結,而是走向了和解;不再是以力服人,而是以非暴力終結了暴力的連鎖,戰爭無法終結戰爭,只有非戰才能真正地消滅戰爭。最後,作為人類負面教師的巴爾坦,也終於得到了救贖。

以強制力(物理上的暴力)阻止對方的暴力攻擊,並徹底地消滅對方。這,是不對的。以強制力阻止對方的暴力攻擊,但以最小限度實力行使為限,並且不去殲滅對方。但是,這樣還不夠。尋找出暴力方法以外的戰鬥,只有非戰才能真正地終結戰爭。


這個過程,或許也是四十年來飯島導演思考「何謂正義」的結果;這個過程,也呈現了飯島導演對於這個議議題與反映這個議題題上的作品的思考、反省與貫徹的過程吧。「不僅僅只是打倒怪獸,更是和平主義者」。


作為「我群」的地球人與作為「他者」的巴爾坦星人的接觸,同時也是在反映著在現實世界中我群與他者的接觸。從「打擊侵略者」到「歡迎來到地球」,「尋求共存」的想法從一開始就出現在飯島的巴爾坦故事之中,並且在四十年間發展與貫徹。



放下武器進行對話需要很大的勇氣,又或許會被現實主義者所嘲笑「過於理想化」,但是這些被「現實」所束縛的人,是沒有辦法開創新的未來的。不論是人權的進展又或是以武力不行使為原則的聯合國憲章下的國際政治,或許不完美,但這些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現實」,在步到一百年前,也只是被現實主義所嘲笑的「空想」,但如果沒有那些「空想家」的堅持與努力,我們的世界恐怕也只會更糟糕而已。


(未完成)





-參考資料-
ウルトラマンマックス マックス!マックス!マックス!怪獣大画報,宇宙船編輯部 編,円谷プロダクション 監修,朝日ソノラマ〈ファンタスティックコレクション〉
劇場版ウルトラマンコスモス THE FIRST CONTACT 超全集,小学館
テレビマガジン特別編集 ウルトラマンコスモス講談社
別冊映画秘宝ウルトラマン研究読本, 洋泉社〈洋泉社MOOK〉
ウルトラマン「正義の哲学」,神谷和宏,朝日文庫




看更多投稿作品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326614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