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7 GP

遊戲之外:遊戲影片、心得評論、Youtuber的存在價值

作者:死亡多時│2015-11-18 21:38:01│巴幣:14│人氣:784
  有註解的Blogger版:點這裡前往

  最近有個新聞,個人並不太喜歡去講到——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以下簡稱FTC)對於微軟與Machinima之間的宣傳合約是誤導消費者的定調指控[1]。但我不想談的原因,其一是本人不太懂法律(更何況是他國的法律),第二,這件事跟電玩玩家沒有太多關係,對於會看Machinima和相關影片上傳者(因本人主要是在Youtube當觀眾,故以下簡稱Youtuber)來說就很糟糕,尤其是這樣的宣傳合約上說要用「正面」評論以達到宣傳效果[2]違背FTC在條文裡明確記載「背書行為要誠實」的條件

  第三就是這可能需要一篇獨立、約一千字左右的評論,最終這件事對台灣或台灣人沒有太多影響,即使台灣也有人購買XboxOne。台灣也有自己的一套公平交易法,又是另一個故事。

  再說,簡單的結論我想大家都知道:要誠實面對觀眾。

  事情對於Youtuber也沒那麼簡單。FTC裡有明確記載背書行為的界線,以及你可以做到什麼程度之類的。你要明確地告知觀眾說,這是付費宣傳的影片,不僅在影片描述上,還要在影片中明確標示說這是付費,避免有人跳著看影片的最好的方式是,你直接、持續不間斷地在影片裡面附註上訊息說,這是付費宣傳的影片......

  等等,在Youtube上觀看影片,事情怎麼變得如此複雜?

  為什麼會有遊戲Youtuber?他們在做什麼?

  原本Youtube也只是個影片上傳平台,讓人們能夠看各種影片的地方,當大量的人們開始上傳影片,創新、比電視節目的一攤死水有趣,更重要的是元素廣泛且無傷大雅(當然也會多半不會活太久的踩底線影片),人們花在Youtube上的時間就慢慢地超越電視節目;也因為公平交易法講到與廣告商收取費用時,要跟影片所有人/上傳者分享利益(仍然在找相關資料),Youtuber在過程中發現「這比我的正職工作還要好賺」,毅然決然地離開原本的正職,進入獨立製作的行列(記得沒錯BBC有做過專訪廣播)。

  而這也是一部分的遊戲玩家會上傳影片到Youtube,成為遊戲Youtuber的原因。最近Youtube一連串的動作都顯示出營運團隊很想在進一步經營直播和付費頻道[4][5]。但個人的頻道付費,這我還沒看到過。

  (Nico動畫有看到過,對我來說是件蠻悲傷的事,不管是從公共利益還是該影片上傳者的付費影片觀看次數來說;同時有些遊戲Youtuber靠著Twitch累積另一份人緣和財力,是個不壞的主意)

  有時進步發生的太快,法律還來不及跟上,遊戲Youtuber也出現了灰色地帶的行為,像是先前我有提過的隱藏付費宣傳的資訊,或提供了某些產品給Youtuber卻被轉賣,或甚至是用合約制約說:評論者不能說負面的訊息。然而法律——或精確地說,美國的司法和政府單位,很快就對於這類行為提出解釋。這部分就回到開頭講到的公平交易委員會的認定。

  我會說,遊戲Youtuber對消費者在天性上,本應站在消費者立場來看待遊戲產業的環境,無論他的配備與網路狀況,也別忘了不是每一位Youtuber都會收到宣傳公司給的免費遊戲拷貝,遊戲Youtuber都必須誠實地面對觀眾。FTC的宣判,也證明Youtuber沒有脫離法律的規範。

  另一個遊戲Youtuber的作用就是,告訴你一個遊戲在機器的運行上,或是遊戲機制上好還是不好,即便有主觀上的好惡,仍然能夠於影片或旁白配音中提供客觀的觀點,這些在FTC裡對於背書行為的定義,即便沒有遊戲發行商沒有提供遊戲,或甚至根本沒有背書,誠實仍然通用。不然,誰會知道《蝙蝠俠:阿卡漢騎士》還沒辦法在Steam上買到呢(本段落於2015/9/14寫下,2015/11/10確定可以購買,但中階電腦還是跑不動該遊戲)。

  畢竟一般消費者的預算有限,玩家可能得等到下個月(或甚至下下個月)才能安全買下一個遊戲,無論是60美元的3A級遊戲,或是15美元的獨立製作遊戲,你都會希望自己的「投資」是正確的。

  遊戲過程影片:你看過遊戲劇情好幾次,或根本沒看過,其實沒差?

  我能接受劇情透漏(Spoiler)的遊戲影片,但我反而不太能接受遊戲遊玩影片,尤其是我很明確地就能知道玩家哪裡可能做錯了,最近的例子就是《潛龍諜影V:幻痛》(MetalGear Solid V: The PhantomPain),我有找到一些故事的影片(大概知道了故事的外貌),但我可能會因為記憶力不好而沒在玩的時候想起來,大致上我沒問題。但是有關於別人的操控或遊戲方式,可能就會讓我雞蛋裡挑骨頭。我想我的狀況跟別人不太一樣。

  有許多人不能接受劇透影片,或多或少可以接受去看別人怎麼玩遊戲。人們並不是在最近才開始看別人玩遊戲,這項「傳統」可能已經持續了數千年...

  當然,也會有人質疑我,為什麼要看別人玩遊戲,而不是自己下去玩?簡單的回答是,我沒有錢。講得更詳細並舉例,那就是我沒辦法付399美元去買PS4就為了額外再付60美元的《血源詛咒》(Bloodborne),所以我可以看著別人玩,至少能從旁了解故事的樣貌;題外話,《黑暗靈魂》系列的影片我對於操控比較寬容,可能是遊戲系統主打「你會死」的天性影響吧。

  人們之所以喜歡看別人玩遊戲,一方面是因為可能想要知道遊戲的規則或系統怎麼影響遊戲,也想知道玩的人反應是什麼,有點像看球賽時,你會想知道中途發生了什麼事,解說者解釋為什麼,或只是情緒反應,都讓觀眾有種融入感。有時我會覺得,人類仍然是群聚動物,會想要一起參與某個群聚活動,有共鳴感才能充實人性。

  人們也會因為時代的演變,面對群聚活動的方式轉變時,大腦沒辦法辨認相同處或相似處,就會出現疑惑或批評。我能理解這樣不同的聲音,但我還是不喜歡因為不能接受「不同」,有些人或團體便聲稱「電玩會造成人性墮落」或是「藝術使人犯罪」,那樣是不對的。相似的論調至今仍可以在網路的各個地方找得到。

  同時我必須說,就算Youtuber有一定的影響力和群眾看他們的影片,這不代表說他們的事業不會被ContentID困擾,又因該系統被濫用——無論是企業或個人,都可以宣告某個元素是屬於他的,就控制ContentID來擷取他人原有的收益、搞砸別人的生活。同時Youtube上的監視系統也保證著獨立製作者可以保有自己的影片所有權,比起Facebook來說要安全有保障的多。

  Youtube也有許多問題與優點,不過我沒有要講得太詳細。

   心得評論:不會有劇透,但你還是想避免它?

  批評也是件很需要被重視的事,批評往往都會直接指出一些人,甚至是寫心得評論者沒看見的錯誤或論點。這些批評會讓心得評論者進步,同時也可以了解到其他的觀點。

  這就是為什麼遊戲心得會到處都是,不過總會有人說這是異教徒的行為,應該綁在一堆木材上燒掉。

  根本問題我應該可以說,某些大遊戲網站對於遊戲評價,有時並不只未避免觀點過於偏袒,而甚至出現與遊戲現況不相符的評論內容,導致人們多半都不喜歡看心得評論,甚至我也看過某些記者被受邀搶先試玩體驗會,但整篇文章卻寫著說「我被邀請來五星級飯店,享受著泳池和輕鬆的生活,卻要我玩電玩遊戲?」讓人不搖頭也難。

  心得評論的名聲有一部分就是被這樣的人弄臭,即使我還是會寫正規的心得(得看我心情對該遊戲如何評價),這也讓本人考慮了很多關於「是否要寫心得」的想法,多半都是朝向不寫為主。

  台灣似乎沒有遊戲網站是以編輯的角度,貼上遊戲網站內部人員對於特定遊戲的心得評論,我反而不太能理解為什麼。國外遊戲網站很容易就能看到或找到一篇文章,是關於特定的遊戲評論,有時則是解釋為什麼獲得站方的編輯部給予獎項。也許是件好事,台灣的法律對於背書行為的定義,老實說我沒有弄懂過。

  不過反效果卻也捷足先登,先前就掀起一場網路議論,就是電玩版《瘋狂麥斯》在某些網站的評價與其他網站不同。所以我得再回到人性觀點的角度來看這問題。什麼是「你不可以喜歡我不喜歡的遊戲」?為什麼人們會說「這不是我會給這遊戲的分數,要是我會給更高/更低」?近期網路上有些遊戲Youtuber公開表示,影響、造就了多元聲音的包容。我希望這樣的言論可以逐漸改變世界。

  「我喜歡某遊戲,你不喜歡,那不關我的事;我不喜歡某遊戲,你卻很喜歡,那祝你幸福。」或簡單地說:「我喜歡的你不喜歡,這樣OK的。」

   網路,有什麼地方比它更適合揭露真相?

  回過頭來想,自己原本是要用「為什麼XXX的影片會獲得這麼多的觀看次數」來做為結尾,其實答案簡單到不行:人們選擇自己的娛樂。先把話說在前頭,PornHub發表了一些數據是關於《異塵餘生4》發售後,同日的網路瀏覽時間下降......一事。我沒有意見。

  還有CS:GO的開虛擬寶箱影片。我沒有意見。

  就在本人回歸寫作的前些日子,有人工作內容是國際貿易,意外地拿到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我都戲稱為幻肢痛...簡稱TPP)條約內文,其中有一項是「智慧財產權」,內容達61頁,但內文裡面的諸多不公平,讓他決定把內容上傳到維基解密。現在日本內部也有一個很強烈的聲音,對於日本政府加入TPP示威抗議,這場抗爭可能將伴隨著日本在TPP條文談判。

  網路上部分的Youtuber也對TPP表達抗議,儘管有些是美國人或身住美國,指出光是那些大企業對於智慧財產權的延長有著強烈的執著,以及寧可盲目保護,也不要讓別人幫他們宣傳的版權宣告濫用行為,表示出該法在國內早就已經失去公信。更何況TPP還是要其他國家都對美國的法律和智慧財產權擁有者低頭,可強制執法、不需要提出證據,警方就可以強制執法;細項條文還沒有法律爭議、法律救濟的內容......

  當然我也知道,TPP目前跟台灣沒有太多關係,但就像是政治、社會議題一樣,你關心、去在意它,反映、分享你的意見,跟好友談談這可能會發生什麼狀況。

  發聲打破沉默才能突破現況,「沉默的多數」就留在原本的語意就好。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302060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遊戲影片|遊戲心得|黑暗靈魂|血源詛咒|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幻肢痛(環太平洋地區)|智慧財產權|電腦跑不動的蝙蝠俠:阿卡漢騎士|Youtuber

留言共 1 篇留言

小純葛格
TPP還是我上次的報告,但是我只有從傳統產業寫起...
非傳統產業的說明文就讓我看得霧颯颯

至於Youtuber,我是把他們當成向部落客(姑且把你和我這樣發表文章的人都算再一起),發表自己的感想,雖然會劇透,但是想要表達某些東西都會多少提到一些(除非你是單純的再說這個系統)

另外那段「台灣似乎沒有遊戲網站是以編輯的角度,貼上遊戲網站內部人員對於特定遊戲的心得評論」這個也要看看內部人員有沒有人要打吧?

11-18 22:14

死亡多時
至少我沒看到有人是站在官方角度去講心得就是了11-19 10:21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7喜歡★Immbasa5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耶,我沒有工作了!... 後一篇:《駭客入侵:人類分裂》遊...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happy545你好~~
歡迎來我的小屋看看喔~~XD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12:07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