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以躁鬱症為例論先天與後天/社會與疾病

蜜蜂(蜂走) | 2015-08-05 13:11:23 | 巴幣 28 | 人氣 2552

今天來發一點比較學術性的東西
如題,是有關於躁鬱症biopolar disorder這個症狀的有關資料
來源出處是我,其實這是班導要求的某份學期報告
也很榮幸在嚴厲的班導手下拿到難得的高分

全文參照APA格式(有興趣的自己找資料
其實文中的東西沒有很難,相信應該都看得懂
我刪除部分比較不相關的東西,也可以挑紅字看。

有要上大學的也可以學著如何做報告
雖然不敢說非常厲害,但大體上應該是沒有錯誤,可以被接受的
先後天的這個議題則是老師要求
躁鬱症這個題目則是我選的

這些東西都是書上翻找來的,不是網路上複製貼上
也都是近期內的書籍
應該沒人無聊到去複製貼上吧....畢竟也只是給有興趣的人看看而已。

壹、     前言

(部分略、選擇這個題目的理由)

躁鬱症,又稱雙向情感障礙症,或雙極性情感精神疾病(biopolar disorder  簡稱BPD),跟憂鬱症最大的差別是病人會有躁期、鬱期的週期症狀。在鬱期的狀況大致類似憂鬱症患者,但是當患者在躁期時,會表現出活力充沛、極度愉悅且高昂的想法,導致拒絕就醫

德文用「你的腦袋裡有一隻山雀」或「你有一隻山雀」來形容有精神病的人。

(略,書本感想介紹。)

但隱藏在那之後的,其實是沒有明說的哀求和冀望與家人更親暱的心情。躁鬱症的患者在家庭的角色似乎就是一個大麻煩——所有衝突的根源以及災難的開始。

雖然現在依然沒有藥物可以完全根治躁鬱症,絕大多數的例子也都是因為基因缺陷,但是在科學家的努力之下,現階段已經出現了緩解症狀的方法。
 
貳、     內文

  支持先天論的說法

有不少研究顯示親人及家族史的影響躁鬱症的遺傳性高達59~87%,表示基因比環境因素更可能是致病原因。而躁鬱症成人的孩子得情緒疾患的比例是一般人的四倍,50~60%有某種精神疾患。具研究顯示,若是父母中有一人有躁鬱症,其他孩子的躁鬱症的比例就會高很多。(丁凡譯 , 2010)而這樣的高數據也導致了與多家長的恐慌:我的孩子是不是因為我們的基因才會生病?

(略、專有名詞介紹,發病原因)

其實,擁有高躁鬱症遺傳基因的孩子,即便是在高枕無憂的環境下成長,也有可能會生病,這不一定是父母的過錯,更多時候這種行為其實是不可抗力。當他們生病時,指責他們不控制自己的情緒這種行為是極度無效且可能造成反效果的。與其去自責為什麼自己的孩子會生病,不如去思考該怎麼去應對以及解決問題。

綜上所述,先天條件是影響躁鬱症的一大主因,諸如家族性遺傳、基因缺陷以及神經傳導物質的不足,都極有可能導致人類得到躁鬱症。

  支持後天論的說法

雖然孩子可能有躁鬱症基因,但是卻受到後天環境影響而發病。例如要在高壓而缺乏保護的家庭中重複受到性侵害或虐待才會發病,這些狀況因人而異,因為沒有人是完全一樣的個體。發病傾向也有可能是心理上的適應不良或應對壓力的方式。(丁凡譯, 2010)

過去也曾經出現過沒有家族相關史卻出現躁鬱症的例子,兒童在後天的生活環境跟教育之下,發展各不相同。「一樣米養百種人」,或許躁鬱症的孩子也只是那百種人之一罷了。我那位懷疑自己有躁鬱症傾向的朋友,在我眼裡看來她的症狀和家庭及人際互動應該脫不了關係,恐怕還是最大的原因。家人的不信任,欠缺良好的交際技巧,都是導致她心靈易受影響且不平衡的主因。我相信更多時候,精神疾病其實是人類對無可奈何的現實表現出的強烈反應。家人與家庭環境對疾病病程的發展有絕對的相關,過去研究發現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氣氛是左右及病癒後的重要因素。(陽明仁,2011)

(略,部分書籍介紹。)後天環境的影響或許不比先天要來的強烈,但依然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潛在原因

參、    結語

先天和後天不斷交互影響著躁鬱症和人之間的關係,即便其中一個佔有的比例較另外一項要大,但不管是哪一種都不容許我們去忽視。

一般科學家比較熟悉的遺傳模式,例如顯性遺傳、隔代遺傳等等,在躁鬱症上並不明顯,因此雖然躁鬱症與遺傳之間確定有關聯性,但卻無法明確地計算出其發生率。(藍祚鴻,2008)

以現代的科學和技術,人們只能找出各種可能性,卻依然無法查出明確的原因,就像心理學提到的無法確立因果關係,只能確定其有相關性

(略、部分感想。)

後天的培養結果有時足以比擬先天的基因,當先天帶有躁鬱症基因,後天環境又不良時,得病的比例才會大幅上升。雖然也無法保證只要兩者不交互影響,就一定不會有躁鬱症的產生,但是同理可證,只要缺乏其中一項得到躁鬱症的機率就會減少。

其實在看了那麼多的參考資料之後,我發現「為什麼會發病」這一點固然重要,但其實如何去防止病症復發,才是最應該要去思考的。與其怨天尤人的埋怨發病理由,不如做些亡羊補牢的事,如此一來後天的影響便顯得更為重要了,家庭和家人也有了個方向可以去努力改善。

了解躁鬱症,接受這樣的病人,給予他們所需要的關懷,陪伴他們走出病痛。

肆、    參考文獻

(略,不附上)



雖然說是論文報告但其實老師要求不要太多頁
整體加封面也不過word五頁

希望看完這篇,大家對躁鬱症也有更多了解
疾病的先後天影響在人的認知裡比你我都還要大,
尤其是這種比起外傷更難處理的、看不到的心理傷口

稍微提一下之前就想跟大家分享的,社會學在「生病跟疾病」這個部份我覺得很有感觸的東西。

有多少人知道,「健康」跟 「生病」這個詞,其實是社會或者高層者(ex.醫界專家)給予人類的標籤。中古時代的人壽命較短,人們將之視為正常。但在現代,老人沒有和成人差不多的身體機能,卻被視為「不夠健康」。

想想現在有多少老年人要注重骨質疏鬆就知道了,以前的人根本不會去管不是嗎?甚至連要到那個歲數都覺得很神奇了。

這只是時代不同,因為科技日新月異,而導致人類有了不一樣的價值觀。說來簡單,你懂我懂。但是有多少人去細細思考其中的含意?我不是說要去反抗高層者,反對專業。而是理解到那些專家、專業人士說的話,對大眾有多可怕的影響力。

簡單來說「健康」跟 「生病」這兩個標籤,其實是代表著社會認可。例如做過去,人對於精神病患者有多麼的不人道,卻在被貼上「生病」這樣的標籤之後,大眾才開始試著去諒解接納,進而改變病患的待遇。

甚至連這些疾病的名字都是被醫學專家賦予的,人只是接受並且套用。你認為的生病是甚麼?健康又是甚麼?人的認知是隨著時代和社會改變,聽起來很簡單,但是有多少日常上的東西是大人教導你,給予我們的,而我們從來沒反思過,就這麼接受了。

不是為了反抗或者違逆去思考,而是理解到「甚麼」在影響我們,「我們」又被甚麼給影響了。

每一個人都認為要去體諒那些「不是因為其自願而生病」的人,最後變成了「社會」認為,從而再去影響後代那些子子孫孫,一代傳一代。有時候會忘了講述原因,只記得「我們應該要這樣做,要怎麼認為」。

正視周遭環境給予自己的影響力吧,在你渾然不覺的時候人都照著社會的路走。不要再以為自己有多獨特了,唯有理解到這一點,我覺得才能真正脫穎而出從另外的角度去觀看這個世界與自己。

創作回應

Roh
嗚嗚為什麼要省略(被毆打
2015-08-06 20:11:40
蜜蜂(蜂走)
因為妳也知道
網路上一堆複製魔人
大學也有 很多
你如果想看我可以私訊全篇給你^^
小嘉我可以信任
但是我刪掉的東西確實是不重要
2015-08-06 21:43:33
Roh
喔喔喔 那沒關係啦~
我只是好奇書籍xd~
2015-08-06 21:45:54
蜜蜂(蜂走)
我可以給你
但有幾篇不是書
是別的研究生論文
1.是躁鬱,不是叛逆
2.親愛的我,你好嗎?——19歲少女的躁鬱日記
3.走進躁鬱世界
這三本
2015-08-06 21:49:22
露莉
要複製貼上也可以阿(引用

不過應該先介紹參考書籍會比較好吧?(充滿好奇
2015-08-13 17:53:06
蜜蜂(蜂走)
要參考書籍我記得已經回給某樓了
有興趣請自己去閱讀
但我並不是全部看書
也有參考研究生的論文紙本

更甚參考文獻,不是只有書名而已

對於你的第一句話,可能因為過於簡短導致我的理解有誤還請見諒
但引用這種東西不是這麼簡單
就是有人單純複製貼上繳交作業
學校的某學長誇張到拿同一堂課的學弟作業直接抄去交報告

我個人認為這報告言語組織出自於我自己 雖然知識是別人的
但是我希望保留它而不是遭到一些不想做報告的人
的抄襲
參考書籍後面的APA格式全部複製上就可以交一篇報告了
我覺得我有必要防範
而如果讀者是想說我應該要全部貼 那我以後盡可能的不要放這種東西上來吧
2015-08-13 18:32:35
露莉
大概了解你想傳達的意思了,感謝分享~
2015-08-13 18:35:29
蜜蜂(蜂走)
不會ˊˇˋ
2015-08-13 18:39:42
藍莫言
我心裡一直有一個疑問 社會化必不必要 好不好? 有沒有 有沒有關係 沒有 又如何呢?
2015-08-27 21:10:02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