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中國泥淖與1941年後之中華民國和美國史

—— | 2015-04-10 22:16:45 | 巴幣 2 | 人氣 279

2012年1月13日,美國在臺協會退休官員包道格,表達了他對蔡主席的兩岸政策的憂慮。美國在臺協會發言人立即發出聲明,指出美國無意干涉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兩年後,另一位美國在臺協會退休官員施藍琪,於傳統基金會在華盛頓召開的一次討論2016年兩岸情勢的研討會中,也發表了類似包道格在2012年的關切。四天後,包道格當然也重申他的關切。

當然,美國在臺協會再度發出聲明,指出這不是美國政府的官方聲明,但是在2012年和2015年,包道格和施藍琪的關切,都被視為美國對民進黨蔡主席的「善意提醒」。這也是對2016年最有可能成為中華民國總統的「善意提醒」。

在2012年和2015年,幾位民進黨政治人物,例如呂副總統和吳釗燮,都同聲批評美國的干涉主義。就我個人而言,我當然對蔡主席的兩岸政策感到憂心忡忡,但是我對美國的干涉主義更反感。因此,對呂和吳對美國批評,我想以一些歷史事實,加強呂和吳對美國的批評的力度。對於包道格和施藍琪的「善意提醒」,我以我在現代史的知識和良知,向美國提出一些我個人的「善意提醒」。

善意提醒(一):二戰中的中華民國與美國

歷史上,美國從來沒有為中華民國(不在在大陸還是在臺灣,不論在二戰中,還是在二戰後)派出一兵一卒為中華民國作戰。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中華民國與美國的關係進入嶄新的一頁,美國變成中華民國最重要的盟國,但是這個同盟關係,在牛津大學現代史教授米特的眼中,是一段「有毒的同盟」。而在我的眼中,這段「有毒的同盟」一直影響中華民國至今。

在太平洋戰爭中,麥克阿瑟將軍在1943年9月發動跳島作戰,30萬日本皇軍士兵一吋吋地抵抗美國陸戰隊的攻勢。日軍的決斷和犧牲的決心,對美國造成巨大心理和實質創傷。因此在1945年2月,美國總統羅斯福在雅爾達會議上,允許前蘇聯將其影響力伸入東歐、蒙古和中國東北。美國總統的決定主宰了超過五億「非美國人」的命運,也使得前蘇聯在二戰後,可以快速擴張其帝國。

無人可直斥羅斯福總統之非,因為這符合美國當時的「核心利益」。請容我「善意提醒」,在雅爾達會議之前,250萬日本皇軍身陷中國泥淖超過7年,美國陸戰隊僅僅攻擊日本一年半。但是在跳島作戰之前,蔣介石已經單獨抵抗日軍長達六年(更別提在抗戰的前三年,美國仍然對日出售其自然資源)。如果三十萬皇軍可以對世界上最精良的軍隊造成如此震攝的作用,請想想裝備落後的中國軍隊到底承受著什麼樣的壓力,而且如果250萬日軍沒有身陷中國泥淖,美軍會承受多大的傷亡?

但是馬歇爾和史迪威將軍,一直批評中國軍隊士氣低迷,戰技低落。

他們的說法部份為真,因為在1944年4月至12月,日軍的一號作戰時,40萬日軍幾乎完全消滅蔣介石的裝備落後的200萬軍隊。然而,同時,史迪威把蔣介石最精銳的40萬部隊帶入緬甸和印度,這批士兵裝備美式軍械,而成員泰半是大專學生。中國遠征軍奮戰三年,在1945年3月,戰鬥任務圓滿達成。雖然在緬甸和印度的戰爭與中華民國「間接」相關,但是中華民國為其盟友付出的代價卻成為一場災難:在沒有最精銳部隊守護下,中華民國政府幾乎崩潰,中華民國國軍的聲譽全毀。

善意提醒(二):二戰後的中華民國和美國史

二戰後,國民黨的無能致使中華民國退至臺灣,但是在國共內戰中,美國從未給予國民黨任何軍事援助。這個情況一直到了韓戰爆發才轉變,美國再度對中華民國進行軍事援助。為了報答這份恩情,中華民國再度提出派兵與美軍併肩作戰,但是美國拒絕,因為它擔心落入中國泥淖。同樣的事件和原因再度發生在越戰。

1979年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美國終於擺脫了這段「有毒的同盟」,但是同時也施惠給中華民國一套《臺灣關係法》,該法明訂美國給予臺灣「防禦性條約和防禦措拖,以維持臺灣具備充足的自我防禦的能力」。

事實上,與日本和南韓相比,美國給予中華民國的「防禦措拖」遠遠不足。同時,對於同級軍事武器的售價,中華民國付出的金額,都遠遠高於日本和南韓(中華民國是美國在二戰中和二戰後的長期盟友,日本是美國二戰的敵國,南韓是日本在二戰中的殖民地)。更遑論,美國售與日本和南韓的軍事裝備,遠遠比售與中華民國來得先進。

然後,更不需要覺得驚訝,中華民國不能對這些高價且落後的軍事採購案說不,因為美國會「善意提醒」:如果中華民國不能展現自我防衛的決心,美國沒有義務協防中華民國。也請記得,中華民國也無法向其他國家(例如:俄羅斯或烏克蘭)購買軍備,因為對中華民國的軍購案,只能由美國和美國的盟國(法國和荷蘭)承接。

中華民國支付的軍購金額,當然要付,因為這是為了報答美國的恩情,但是身為一個歷史學家,只要美國在東亞的干涉主義存在,我還是抱持悲觀看法。

結論

中華民國全體國民,請停止對美國的幻想,如果有些人認為這只是國民黨與美國的事,且容我提出芻蕘之見:中華民國和國民黨在美國的二戰、冷戰和後冷戰世界戰略中,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是最重要的角色)。如果美國可以只因為「核心利益」的轉變,就現實地對待它長期忠誠的盟友,那麼在沒有歷史和公義的遺緒之下,美國對民進黨的政策只可能更現實。
這不代表我的美國不心存感激,我的三位表兄姐是美國公民、絕大部份我的家人(父母、叔舅、姑姨、及六位堂、表兄弟姐妹)都在美國受教育,美國給了他們極高品質的生活和教育,但是身為史學家,我不得不說出完整的史實。

如果從1941年後的中華民國與美國史來看,最重要的一課就是,美國的「核心利益」與其政治理想完全無關。美國展現的是,美國在其「美國價值」上,只要一遇到中華人民共和國蒸蒸日上的國力時,可以做到多少的讓步。如果兩岸紛爭符合其核心利益,美國售與中華民國高價落後的軍事裝備,如果兩岸紛爭不符合其核心利益,美國掉頭就走的速度比任何人都快。

國民黨已有了長年的苦澀經歷,這段歷史,請民進黨千萬不要重覆。

包道格和施藍琪擔心美國被拖中國泥淖中,但是在歷史中,中華民國從未將美國拖入任何政治和軍事的泥淖,相反的,美國一次又一次地避開中國泥淖中,並且很巧妙地將責任歸咎於中華民國的政治人物(例如:蔣介石、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總統)。我很好奇,到底美國有沒有想過,全體中華民國國民最不樂見之事,就是變成另一個美國從1950年開始製造的泥淖,例如韓國、越南、阿富汗或是伊拉克。

2010年4月30日,馬英九總統在CNN訪談中,親口說出:「我們將不會要求美國人為臺灣作戰」,馬總統沒說出的臺詞或許是,臺灣不需要你們幫忙,把你們自己的事管好就好。如果我可以延伸馬總統的聲明,那就是:山姆大叔,滾遠一點,你製造的問題遠遠多於中華民國可製造的數量。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